主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另辟蹊径医生从手腕打小孔,拆除颅内
TUhjnbcbe - 2023/3/4 18:49:00

极目新闻记者晏雯

通讯员邹亚琴

自从查出颅内有个动脉瘤,害怕动脉瘤随时破裂、又惧怕开颅手术的祁阿姨,就再也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医院(医院)神经外I科李明昌教授介入团队“另辟蹊径”,仅在祁阿姨手腕处开一小孔,就顺利拆除了她颅内的“不定时炸弹”。

祁阿姨今年58岁,她在4月底查出患有颅内动脉瘤,医生建议她尽早手术治疗。但害怕颅内手术,她迟迟下不了决心,整天郁郁寡欢,难以安稳入睡。五一假期过后,她终于鼓起勇气,来到医院神经外Ⅰ科就诊。

该科长期从事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的李明昌教授介绍,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形成的囊状瘤体。在突发的紧张、用力、疲劳等血压升高的过程中,有可能会突然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患者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死亡等。因此,颅内动脉瘤又被称为“不定时炸弹”,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目前,大部分的颅内动脉瘤都可以采用微创介入的手术方式治疗。由于股动脉直径较粗、位置恒定、搏动明显,所以传统的手术入路多采用穿刺股动脉行血管内治疗。但股动脉穿刺后要严格卧床、制动24小时,患者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同时,卧床期间也可能会出现血管夹层、假性动脉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结合祁阿姨的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李明昌教授告诉她,可以“另辟蹊径”,通过穿刺手腕处的桡动脉,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不用严格卧床、制动。得知治疗方案后,祁阿姨心里的一块重石落了地。

由于桡动脉细小,入路与股动脉有很大不同,操作难度更高,对医生的手术技巧要求也更高。按照制定好的手术方案,5月9日,李明昌教授带领神经介入团队,从祁阿姨右手手腕部穿刺桡动脉放入导管,顺着仅3毫米的微细血管,将弹簧圈输送到动脉瘤区域,进行有效填塞,让这颗颅内的“不定时炸弹”消弭于无形。术后仅三天,祁阿姨就出院回家。

李明昌教授表示,对于脑血管造影复查和动脉瘤未破的患者来说,经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避免了股动脉入路术后的不适和并发症,患者舒适性明显提高,术后也能达到快速康复的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1
查看完整版本: 另辟蹊径医生从手腕打小孔,拆除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