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既要封堵住破口,又要保证大脑的正常血供,医生精准测量计算,在支架上开个“窗”再送入体内,顺利地解决了这个棘手难题。“不仅逃过了猝死一劫,还避免了开膛破肚。”10月9日,成功拆除体内“不定时炸弹”的王先生说起这次意外,连连感叹自己是不幸中的万幸。
血压高懒得管“撕裂”主动脉
52岁的王先生在利济北路经营着一家文具店,发现血压高有七八年了,平时身体没有明显不适,他也懒得吃药。5日中午,店里到了一批货,王先生自己卸车,一个人将50多箱文具搬到了仓库,突然间前胸后背撕裂样疼痛,以为是搬重物岔了气,他并没有太在意。休息了大半个小时,疼痛丝毫没有缓解,家人赶紧将他送到医院,入院时血压有/毫米汞柱。检查排除了心梗,血管CT高度怀疑是主动脉夹层。急查主动脉CTA,确诊为Ⅲ型主动脉夹层,破口距离左侧锁骨下动脉非常近,王先生当即被转入血管外科。夹层随时可能破裂,一旦破裂出血,医生连抢救的时间都没有。棘手的是,左锁骨下动脉是给大脑和上肢供血的主要通道,直接放入支架封堵破口会将这条“主干道”遮挡住,造成大脑缺血甚至脑梗,必须让它保留下来。血管外科主任熊伟仔细评估了王先生的病情后,决定采用覆膜支架“体外开窗”腔内隔绝术治疗。他带领团队充分阅片后进行3D重建,测量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直径,开口角度,血管之间距离等数据,在覆膜支架对应的位置精确修剪“开窗”,在DSA引导下将支架开窗部位在体内精确对位,释放的开窗支架完美地保留了左锁骨下动脉,将夹层破口覆盖封堵。“不定时炸弹”被及时封堵夹闭,王先生转危为安。
“开窗”手术让患者免于开胸
主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主干道”,它又粗又厚实。血管由内、中、外三层构成,正常情况下是紧密贴合在一起的。如果内膜长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变脆,最终被流动的血液“撕”破。内膜破裂后,大量血液灌入内膜与外膜之间,形成一个鼓起来的包,这就是主动脉夹层。熊伟介绍,倘若血压不断升高,就像不停给轮胎打气会爆胎一样,瘤体就会破裂,病人会因突然大量失血而立刻殒命。根据撕裂部位的不同,主动脉夹层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撕裂的破口距离心脏越近,死亡的风险越高。”熊伟说,Ⅰ型、Ⅱ型主动脉夹层是心外科风险最高的手术之一,Ⅲ型主动脉夹层可以采用介入手术治疗。过去治疗这类患者,要在病人胸腹部打开一个40厘米左右的切口,将病变的血管切除,再换上人工血管,是心血管外科最复杂、最危险的“巨创”手术。“如今只需要1-2个0.5公分的穿刺口就能完成。”熊伟坦言,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只能满足部分患者的需求。如果撕裂的位置不好,挡住了左锁骨下动脉或是椎动脉,还是需要开放手术,做血管转流手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随着腔内器具及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精准定位,提前在覆膜支架上开个“窗”,将这些重要血管的位置“空”出来,再将支架送入体内,能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手术时间短,病人几乎没出血,即使老年的患者也可以接受手术。熊伟介绍,这项技术为绝大多数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等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八成主动脉夹层病人患有高血压
临床统计发现,约八成的主动脉夹层病人患有高血压,其中绝大多数人都疏于管控血压,导致血压常年居高不下。“国外的主动脉夹层病人一般是五六十岁发病,我国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普遍比欧美患者年轻10-15岁,近年来更是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熊伟解释,这是因为年轻人普遍缺乏体检意识,他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或是知道有血压高,但是没当回事,没有规范用药所致。不过,尽管主动脉夹层来势汹汹,但只要控制好血压,就能预防绝大部分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低温也是一个重要刺激因素。熊伟提醒,入秋后早晚温度持续走低,血压波动幅度加大,高血压病人要特别注意控制血压。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别猛吃畅饮。一旦出现突发性的剧烈胸部、背部撕裂样疼痛,特别是在提重物、打篮球,打哈欠、咳嗽、用力排便等时出现,一定不要硬扛,医院就诊,尤其是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这个时候不仅要考虑急性心梗,也要排除主动脉夹层的可能。
(文:刘璇喻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