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起搏了吗?”“可以了!”“起搏!”“释放!”
在浙江大医院的一间手术室里,不到30分钟,一场挽救心脏命门的重要手术已经完成。释放这个命门的,正是浙大二院*委书记、心脏中心主任,王建安教授。
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如果把心脏比喻为一间房子,主动脉瓣膜就是连接心脏和大动脉的一扇门。这扇门如果打不开或是关不拢,心脏就会“罢工”,会带来比恶性肿瘤还可怕的影响。
今天这场手术的患者,是已经76岁的刘丽芳奶奶(化名)。两年前,她总是胸闷、气急。平时走路,根本无法走远,没走两步,就会没力气。晚上也无法躺平,否则就会感到呼吸困难,其日常生活已经受到严重的影响。
医院检查后,确诊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她的主动脉瓣,也就是那扇“门”变得很厚,不容易打开。她的心脏每一次向全身输送血液,都会受到巨大的阻力,很难将血液打出去,全身都处于相对比较缺血的状态。
通过多种途径的寻找,刘奶奶再三斟酌,最后从甘肃来到杭州,慕名找到浙大二院王建安教授来进行这场手术。
九月的午后阳光明媚,手术室内已是整装待发。
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将病人麻醉后,穿刺工作顺利地进行。在病人的大腿内侧,医生通过一根圆珠笔芯大小的管子,建立起身体内部与外界的联系,心脏瓣膜从这根小管子进去,通过血管里的导丝轨道被送到心脏。在团队的密切配合下,王建安教授通过精准的控制,找到了释放的位置。在他的一声命令下,心脏瓣膜像一只刚出蛹的蝴蝶,展开了它新生的翅膀。
这场经导管主动脉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为刘奶奶带来了巨大的福音。
她不再需要打开胸壁,剖开心脏,让心脏停跳,剪掉原来厚重的心脏瓣膜,再缝上新的瓣膜,然后让心脏复跳,重新缝合所有的大伤口。也不需要两个星期的漫长等待,才能出院。今天,她最快只要四个小时就可以活动,第二天就可以出院。唯一显示这场手术存在过的证据,是她腿上那一道不会留下疤痕的小伤口,以及心脏中那片小小的,正在不停开合的瓣膜。
像魔术一样。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刘先宝告诉记者,这次的手术比预期还要快。除去准备工作,真正做起来,其实只需要十几分钟。
一颗心脏的健康跳动,关系着一条鲜活生命。挽救生命的关键,只在于短短的十几分钟。但这十几分钟的背后,是王建安教授长达十年的努力。
年,王建安教授在医院,观摩了职业生涯中第一场瓣膜介入手术,这种不用开胸就可以换瓣的方法,让他印象深刻,心生向往。
我国每年约有20万新增主动脉瓣膜病变的患者等待治疗。其中,不适宜外科手术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大概有4万-5万人,很大一部分为老年患者。数万人的生命,要如何保护?
年初,王建安教授就带领团队开展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历经近8年的沉淀,浙大二院瓣膜团队累积了上千例TAVR手术经验,成为国内开展手术量最大的单中心之一。
根据国人主动脉瓣钙化较重、二叶瓣畸形比例相对较高等实际特点,王建安教授和他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杭州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同时研发了国内首个可回收、可精准定位的人工瓣膜。
浙大二院瓣膜团队还率先开展国际领先的极简式TAVR和第二天出院计划,升级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医院的效率医疗。
此外,王建安教授团队还实地指导欧洲、拉美、亚太地区4个国家7大中心和国内22省市自治区70家医学中心的TAVR手术,更有来自美国、韩国、印度、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菲律宾等全世界各地的心脏介入医生来到浙大二院接受培训。
同样的,早在年,王建安教授团队也针对二尖瓣和三尖瓣的修复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在年CIT上完美展示了一台经导管二尖瓣修复MitraClip手术。团队还引进了例如NeoChord、ARTO等海外先进的二尖瓣介入治疗技术,并稳步推进国产二、三尖瓣介入治疗新器械的研发。
十年前,“我的初心就是实现对病人的救治,在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培养一批医疗人才,能够把这些技术和方案带给需要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能够得到延长。”王建安教授说,十年后,治疗变得越来越好,病人也好得越来越快,但这还不足以让他停下脚步。王建安教授表示,心脏瓣膜的治疗,还有一小部分特别复杂的情况,没有完全找到合适的方案。二尖瓣、三尖瓣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攻克。他还在继续攀登,继续攻克这些难题。
(文章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