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就像一场针对身体器官的考试,查漏疾病,同时通过风险警示,提醒人们及时改变。
而在体检报告单上,有一类叫做沉默病的“凶手”:平时几乎无症状,被人们惯性忽略。一旦发作,却如火山喷涌,甚至危及生命。
解读10种体检常见的“沉默病”,教你做好预防。
1.高脂血症
作为细胞膜的组成物质,血浆里的中性脂肪和脂类必不可少,它们促进钠、钾交换,给人体供能。
当血脂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增高,日积月累,就会有大量脂类沉积在血管壁上,使原本柔软光滑的血管内腔变窄、壁变脆、质变硬,失掉弹性,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体检时,通过空腹抽血化验检测血脂指标,以此判断是否患高脂血症。高脂血症虽然无任何症状,但却能悄无声息地吞噬血管健康。
建议:
少吃富含油脂、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人造奶油(蛋糕)、油炸食品等。
改变久坐、嗜酒、吸烟、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通过运动、戒烟、心情放松等方式消除有害因素。
2.隐性冠心病
又叫无症状冠心病,危险之处在于突然发病,甚至会发生急性心梗而猝死(又称无痛性心梗),中老年群体更常见。
大多数人可能认为,心脏血管闭塞是一点一点堵死的。事实上,冠心病发作通常在一条不算狭窄的血管上,突然“火山”爆发,这个“火山”就是长在血管壁上的斑块。
斑块破裂会立即在相应的血管内激发凝血功能,几乎瞬间形成血栓,将冠脉的某分支堵塞。
因此,平时预防斑块形成和稳定斑块十分重要。
3.适应性高血压
正常情况下,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时会因脑血管痉挛,而出现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不适表现。
适应性高血压就像“温水煮青蛙”,血压升高速度缓慢,由轻度至中度再到重度,患者逐渐适应了这种升高,即使血压升到很高,也感觉不到疾病存在。
临床中,这类高血压占一半以上,青少年及老年人居多。如果没有及时应对,会出现以下严重后果:
4.肝血管瘤/肝肾囊肿/腹主动脉瘤
这些疾病中约60%的患者无症状,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但当因意外情况被外力撞击或挤压病灶局部时,可发生瘤体或囊体破裂出血,导致急腹症发生,如抢救不力可能有猝死风险。
肝血管瘤:无症状通常不需要特别处理;如果有明显症状,比如持续饱胀、消化不良等,或病灶比较大、位于肝脏边缘,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或介入治疗等。
肝肾囊肿: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一般无需处理,定期随访即可,比如每年复查一次彩超;囊肿较大,最好每半年到1年复查一次,如有必要,可进行手术治疗。
腹主动脉瘤:必须戒烟,药物治疗目的是控制血压、心率和血脂等,可一定程度上控制动脉瘤的增大。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腹主动脉瘤直径大于或等于5.5厘米,或每年直径增加超过1厘米,以及有症状的患者。
5.脂肪肝
通常半数以上患者无自觉症状,一些人认为不处理也不会发生严重问题。
但是,肝穿取材活检病理证实,脂肪肝病变的演变顺序是:脂肪肝→脂肪肝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
数十项荟萃研究显示:
脂肪肝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比一般人高64%,病情越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
脂肪肝患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是一般人的2.19倍,尤其肝纤维化严重时,风险高达3.42倍;
脂肪肝患者患慢性肾病风险是一般人的1.43倍,在晚期纤维化脂肪肝患者中,风险增加到2.9倍;
脂肪肝患者的结直肠癌患病风险也比一般人增加56%~%。
6.无症状型溃疡病
这种病指的是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时,无上腹不适、烧心、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
据文献查证,这种类型的溃疡病发病率,胃溃疡占4%~7%,十二指肠溃疡占15%~25%。
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可突发胃肠道出血或穿孔,引起急腹症;顽固性胃溃疡长期(3个月以上)不愈还可能演变成胃癌。
7.腺瘤样息肉
各种息肉如结肠息肉、胃息肉、胆囊息肉、膀胱息肉和子宫息肉等,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至少1年),可能无任何症状。
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非腺瘤性息肉,与癌症关系不大。
需要提醒的是,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但是否癌变还与患者年龄、息肉的数量和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1~2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息肉越大、数量越多,癌变几率越高,比如2厘米以上息肉癌变率可达50%。
8.无消化道憩室
这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如食道憩室、胃憩室、十二指肠憩室、回肠末端憩室(美克耳憩室)和结肠憩室等。
单纯憩室无症状,患者自己也通常不知道身体有结构异常。
一旦并发憩室炎、憩室肿瘤、憩室结核、憩室溃疡和憩室异物进入等,可出现右下腹痛,酷似阑尾炎,有的还可发生憩室出血或穿孔,从而引起大出血或泛发性腹膜炎,产生严重后果。
9.早期乳腺癌和宫颈癌
乳腺癌目前在女性十大肿瘤排序中占第一位,宫颈癌也是女性常见癌。
这两种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多已进入中晚期,失去最佳手术时机,故定期体检非常重要。
10.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瘤)
这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表现为颅内某一区域的血管异常增多,最常见的是动静脉联合型,乃由一团杂乱扩张的畸形血管形成,面积大小不一,主要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域。
约0.6%的婴儿出生时就患本病,本病约占颅内肿瘤的2%~14%。首次症状常在10岁~30岁出现,症状出现前无任何感觉,就像健康人,一旦出现症状可因畸形血管破裂脑出血而猝死。
为了防止沉默病突然“爆发”,除了及时调整不良生活习惯,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定期健康体检
因这类疾病几乎无症状,患者很容易自认为无病,其实不仅有病在身,还可能是重病,只有通过体检才能发现。
积极治疗
发现沉默病后,要及时就医诊治。即使无症状和痛苦,也要按医嘱积极治疗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定期复查
对查出的无症状疾病,不仅要积极治疗,还要定期复查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估,必要时调整治疗计划,将异常指标降至正常范围,并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