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脑动脉瘤分型
TUhjnbcbe - 2022/6/14 13:00:00
脑动脉瘤是颅内一种常见病,多数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重者可危及生命。不同类型脑动脉瘤表现不同,临床处理也不同。本文主要内容: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舟状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

脑动脉瘤分型

动脉瘤是动脉壁局部薄弱后所形成的永久性异常扩张,由动脉硬化、创伤、感染、梅*及先天性等因素引起。动脉硬化是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

1.动脉瘤分类

根据形态可分为3型:

(1)梭形:病变血管某一段梭形扩张。(2)囊状:从载瘤动脉上向外突起的,类似浆果样的动脉瘤。(3)舟状动脉瘤:是指血管壁一侧向外扩张,对侧管壁正常。

根据部位可分为:

(1)主动脉瘤:升主动脉瘤包括valsalva窦瘤;主动脉弓动脉瘤;降主动脉瘤,在左锁骨下和膈肌之间,三者统称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最常见。

(2)脑动脉瘤:一般根据大小来称呼,小型(5mm)、中型(5-10mm)、大型(11-25mm)、巨大(25mm)。多发生在willis环周围,如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椎基底动脉……

(3)周围动脉瘤:当动脉瘤的位置既不在主动脉上,也不再脑动脉上时,通通归为周围动脉瘤。这种动脉瘤通常位于膝窝动脉、股动脉和颈动脉处。

病理学分类

(1)真性动脉瘤(2)假性动脉瘤(3)夹层动脉瘤

根据病因分为:

外伤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感染性、先天性

2.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表现

因动脉瘤的形态、瘤体是否破裂、瘤腔内血栓形成情况、瘤腔是否通畅等,影像表现各不相同。

NECT:对于较大动脉瘤,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团块影,密度稍高,边缘可有钙化。

CECT:部分血栓形成的动脉瘤可以看到残余瘤腔强化,完全栓塞的动脉瘤不强化,长期存在的病灶可看到边缘强化,是由于炎性反应所致。

MRI:因所用序列不同、血流动力学不同、出血时期(蛛网膜下腔出血、瘤体内血栓)的不同,信号高低表现差异较大。但非血栓化的动脉瘤,可以看到流空效应,是其特征性表现。

CTA是SAH病人常用的检查方法,对于直径2mm的动脉瘤,CTA的敏感性95%,而TOF-MRA略低,是90%。

目前临床上仍以DSA为金标准,尤其对于考虑做介入治疗的病人更是必要的检查。

囊性动脉瘤:

因其表现为囊状,桑葚状外观,是获得性病变,通常发生在颅内大血管分叉部(血流动力学压力最高),血管壁部分缺失,通常是内弹性膜和中膜(肌层),90%发生在前循环。

大脑前动脉动脉瘤,CT表现为高信号,瘤壁有钙化;MRi可见内部不同时相出血,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并有部分流空效应,增强后部分强化。

右侧大脑中动脉小浆果型动脉瘤,DSA造影确诊,同时行弹簧圈放置检查治疗

梭形动脉瘤:

是包括管壁全层的局部血管扩张,在后循环更为常见,大多数是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所以,7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后循环多见。偶尔也可以是胶原-血管疾病等情况下发生,如马凡综合症等时。

动脉粥样硬化性梭形动脉瘤,CTA

HIVAIDS患者,颈内动脉末段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段梭形动脉瘤

舟样动脉瘤:

是动脉瘤的一个特殊类型,体积微小,基底部较宽,瘤体呈半球状突起,没有明显瘤颈,瘤壁仅有一层外膜覆盖,易破裂,诊断和治疗都比较困难。最常发生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

夹层动脉瘤:

多种病因造成的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流经内膜撕裂口灌入中膜,使主动脉壁中膜分离形成血肿或所谓“双腔”主动脉,即扩张的假腔和受压变形的真腔。

中年男性,颈部疼痛伴头痛半年,查体无特殊。头部CT未见异常,头部MRI示:左侧椎动脉颅内段(V4段)夹层动脉瘤,真腔较小(最内低信号),假腔略宽,同时伴有壁间血肿(真假腔之间高信号),最外层弧样高信号为外侧血管壁。诊断:左侧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未破裂。

假性动脉瘤:

由于动脉管壁的3层结构全部破裂,形成一个机化的血肿,血肿出现与原血管腔相交通的空腔。脑外较脑内多见,通常发生在远离willis环的中等血管;外伤、吸*、感染、肿瘤是常见病因。

男,23岁,曾有外伤史,近期头痛。头部MRI示胼胝体上方流空影。增强后,可见大脑前动脉A3段假性动脉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动脉瘤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