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老先老腿”,不少年纪大的人误认为出现腿脚发冷、无力、酸痛、麻痹等症状是由于年纪大而出现的自然现象,殊不知,这些病症可能是由下肢缺血导致的,延误诊治情况严重者可能会需要截肢。
什么是脉管炎?
脉管炎全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以中、小动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引起患肢远侧段缺血性病变。
为什么会患脉管炎呢?
1、感染:感染了细菌、真菌、病*等的人群有时会出现脉管炎表现。
2、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韦格纳肉芽肿等风湿病的患者会有脉管炎表现。
3、非炎性动脉性疾病: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弹力纤维假*瘤等也可致病。
4、其他:比如肿瘤、药物等方面可以引起脉管炎。
患脉管炎会有什么症状呢?
1、疼痛:(最突出表现)疼痛一般不严重,当动脉内膜发生炎症并有血栓形成而闭塞后,即可产生缺血性疼痛。
2、发凉:(早期症状)体表温度降低,尤以趾(指)端最明显。
3、皮肤色泽改变:动脉缺血可致皮肤苍白,伴有浅层血管张力减弱而皮肤变薄,出现潮红或青紫。
4、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位于足背和小腿浅静脉。
5、营养障碍性病变:因缺血引起程度不同的皮肤干燥、脱屑、皲裂,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等。
6、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足背、胫后动脉和桡动脉或尺动脉搏动常减弱或消失。
7、坏疽或溃疡:是肢体缺血的严重后果,常发生于趾(指)端。
临床分期表现
1、第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发凉、怕冷,开始出现间歇性破行,通常在行走米后出现症状,休息数小时疼痛缓解。
2、第二期(营养障碍期):间歇性跛行愈发严重,无痛行走的间距越来越短,最后疼痛可转为持续性静息痛,夜间加剧。
3、第三期(坏疽期):症状愈发严重,患肢趾(指)端发黑、干瘪、干性坏疽、溃疡形成。若并发感染,可转变为湿性坏疽,疼痛剧烈,患者日夜屈膝抚足而坐。湿性坏疽加上此症状,可出现患肢肿胀。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戒烟酒;防止受冷、受潮、外伤,患肢不宜过热(热敷、热水浸泡),以免增加患肢缺血组织的需氧量,而引起肢端溃烂和坏疽。疼痛剧烈时,酌情暂时使用适当镇痛剂,遵医嘱用药。
2、高压氧疗法
在高压氧舱内通过血氧量的提高,可能增加患肢的供氧量。具体方法:每日进舱1次,每次3-4小时,10次为1疗程,间隔5-7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可治疗2-3疗程。
3、手术治疗:
(1)交感神经切除术:对第一期和第二期患者,可先做腰交感神经阻滞实验;
(2)血栓内膜剥脱术:适用于动脉主干局段性闭塞者;
(3)旁路转流术:适用于动脉主干局段性闭塞,即闭塞段远侧仍有通畅的动脉通道者;
(4)大网膜移植术:按大网膜血管分布走向,在使其血液循环保持正常运行条件下进行合理剪裁,使其变成长条状后,由腹腔引出,固定于患肢深筋膜下,以便侧支形成,为缺血组织提供血流;
(5)截肢术:对肢端有溃疡或坏死者,应彻底清创,并以清洁敷料保护创口,坏死界线清楚者,可将坏死部分切除;
(6)分期动静脉转流术:可有效重建患肢血液循环;
(7)基因和干细胞治疗。
术后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1、戒烟限酒
尼古丁是缩血管物质,吸烟后可使皮肤血管收缩,血流缓慢使手指或脚趾皮温明显降低。
2、肢体保暖
尤其是冬春季应避免受寒、潮湿,尽可能少在室外长时间停留和工作。每天用热水洗手、洗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擦干后外擦凡士林、甘油等。禁用冷水或过热水洗脚。
3、预防外伤
平时应穿松软的布鞋,适当透气,使脚处于温暖干燥环境;修剪指(趾)甲时,要特别留意,不要剪的过深。防止轻微外伤引起严重后果,有了坏疽或溃疡后应尽早到诊治,勿自行用药、修剪造成更大的后果;即使是通常不予重视的霉菌感染,如足癣等,也会对患肢造成威胁。
4、良好生活习惯
低盐低脂饮食,多饮水。
5、坚持药物治疗
降低血液黏稠度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可引起血栓形成,使原已狭窄的动脉完全阻塞。应遵医嘱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控制高血压和血糖。
6、加强锻炼
可以防止肌肉萎缩,使肢体的血流量增加,促使血管侧支开放,活动量要适当。方法:患肢做高举下垂运动,如Buerger运动。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