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外固定肢体重建泰勒空间外架技术结合足
TUhjnbcbe - 2021/9/3 22:10:00
早期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http://m.39.net/disease/a_6125723.html

《骨科》杂志于年4月创刊,是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和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主办的骨科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文章来源

杨敬,王强,朱伟,等.泰勒空间外架技术结合足部“U”形截骨治疗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J].骨科,,12(3):-.

目的探讨泰勒空间外架(Taylorspatialframe,TSF)技术结合足部“U”形截骨治疗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年7月至年7医院收治的42例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24.3岁。马蹄足畸形平均跖屈70°。术前测量畸形参数。术中依据Ilizarov穿针原则安装TSF,足部“U”形截骨同期行微创软组织松解术。术后根据处方调整TSF,行康复训练。截骨处愈合后去除外固定架,佩戴支具。定期门诊复查,记录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5.6min(6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5mL(10~20mL)。42例病人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12~24个月)。术后平均40.7d(26~80d)踝关节恢复背伸5°~10°;佩戴外支架行走时间平均为12.7周(10~16周)。5例病人6处针道轻度感染。1例发生近端半针断裂。所有病人无血管、神经损伤。3例患足复发跖屈畸形,约10°。随访结束时所有病人均可达到不扶拐步行状态。末次复诊时AOFAS评分,优18例,良1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AOFAS评分为(89.4±8.0)分,较术前(52.7±1.0)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P=0.)。VAS评分为(2.8±1.3)分,较术前的(6.7±1.4)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P=0.)。结论TSF结合足部“U”形截骨是治疗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有效方法。

马蹄内翻足;泰勒空间外架;外固定架;“U”形截骨

创伤后马蹄内翻足是足踝部创伤后常见的畸形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开放式足部三关节截骨融合术,对于畸形严重者术中需要通过大量去除跗骨组织达到恢复力线矫正畸形的目的[1-2],但外伤后的肢体局部瘢痕严重,软组织情况较差,不宜行较大的侵入性手术。在Ilizarov技术张力-应力法则的基础上出现多种六轴骨外固定器械,其中泰勒空间外架(Taylorspatialframe,TSF)及其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较为成熟,开始应用于临床[3]。该外固定器械结构稳定,且可以任意构型,微创安置后调整方便、快捷,逐步矫正足踝部畸形,为治疗此类复杂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年7月至年7医院应用TSF技术治疗的42例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术式的治疗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外伤导致的创伤后马蹄内翻足;②患肢无其他畸形;③X线片示骨骺线已闭合;④无严重骨质疏松症;⑤病人或家属具备外固定架护理能力。

排除标准:①柔软型马蹄足;②局部皮肤条件良好,适用其他术式;③跖屈畸形不足40°且无不适主诉;④主因中前足畸形引起,跟腱延长后无法矫正的马蹄足;⑤马蹄足畸形及合并的内外翻畸形需截骨。

二、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42例病人,其中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24.3岁(18~39岁),左足23例,右足19例。本组病例按“秦泗河马蹄内翻足的分型”[4]描述:Ⅰ度25例,Ⅱ度17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1例,坠落伤11例,烧伤3例,挤压伤2例,骨及软组织感染5例。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陈旧手术瘢痕;均有跛行,患侧足跟不能着地,足外缘或前足着地受力,马蹄足畸形平均跖屈70°(45°~90°),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5°(0°~10°),病程6个月~6年,平均2.7年。

三、术前准备

术前采集病史、查体,记录外观及步态。完成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5]。与病人充分沟通治疗目标及预期,并书面告知术后外固定架管理及外固定针护理方法。据查体、足踝负重正侧位、足正斜位X线片,测量跟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根据畸形情况设计治疗方案,设计并预组装外支架。对于畸形严重者行足踝部CT,三维重建后用Mimics17.0模拟手术,并验证畸形参数。

四、手术方法

病人全部采用全身麻醉,取仰卧位,截骨及肌腱转位手术在气压止血带下完成。行经皮跟腱微创延长术,用11号尖刀分别于三处半切跟腱。第一处位于跟腱止点内侧,切断内侧半肌腱;第二处位于近端3cm处,切断外侧半肌腱;第三处位于4~6cm处,紧靠肌腱移行下方内侧,切断内侧半肌腱。强力背伸踝关节,使跟腱滑移延长[6]。完成胫前肌腱移位,旷置。待截骨完成,外固定架安装完毕后,维持踝关节于最大背伸位,将游离的胫前肌腱以合适长度固定于中间楔骨或伸趾肌腱上。

在踝关节近端先安装两个基本环,用螺丝杆连接后垂直于胫腓骨骨干,用3枚4.0mm螺纹半针不同平面交叉固定,钉间角度约为30°~45°。再安装远端环,远端环均为足环,预先调整两环间的最佳距离,确认两环不会撞击且间距大于最短型号的伸缩连接杆,以便于术后调整。前足用2枚1.8mm克氏针分别贯穿5根跖骨远端干骺端,注意尽量保证该针从跖骨中心穿过。若病人存在前足内翻则使用橄榄针自内向外穿过。足跟用2枚1.8mm克氏针穿过跟骨交叉固定,克氏针均经过截骨面远端。若骨质条件不佳,可在足跟后方加用1枚3.0mm螺纹半针固定。以上克氏针张力保持在N。以足环为参考环用“C”型臂X线机透视标准正侧位,测量后获得安装参数。

取跟骨外侧切口,截骨线经过距骨颈及距下关节下方,保留跟骨结节,截骨采用骨刀。确认截骨成功后,缝合切口。用1枚1.8mm克氏针于截骨线远端自内向外贯穿距骨头,并固定于远端足环上。用2枚1.8mm克氏针或橄榄针于截骨线近端贯穿近端跟骨骨块及部分距骨,并固定于近端圆环上。组装各伸缩连接杆,将远端环设定为参考环,按要求安装连接杆,按序标记1~6。记录各伸缩连接杆的型号及初始读数。若存在爪形趾畸形,切断各爪形趾屈趾肌腱。克氏针沿纵轴贯穿相应序列趾骨及跖骨头,针尾固定于足环的附件装置上。

五、术后处理及评价指标

术后2~3d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外固定架预紧之前患肢不负重,若足趾未行固定者,主、被动练习各跖趾、趾间关节背伸。所有病人均需强化膝关节伸直训练。术后24h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用纱布缠绕固定针挤压固定皮肤,指导病人及其家属根据情况用医用酒精、生理盐水、双氧水护理针道[7]。

术后7d使用TSF在线软件(Http://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固定肢体重建泰勒空间外架技术结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