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郭伟教授突破创新造福于民新一代药物
TUhjnbcbe - 2021/8/10 2:39:00
白癜风初期能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jdsb/160302/4778971.html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膝下三分支是主要病变部位之一,且往往病变复杂、病情较重,是广大医生积极探索的方向之一,也是临床的热点和难点。血管外科在数十年间发展迅猛,器械更是百花齐放,而先瑞达膝下药涂球囊(DCB)的上市更是弥补了目前膝下病变的治疗短板,为复杂膝下病变提供了新的选择,开拓了新的前景。

血管资讯特邀特邀医院复郭伟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精彩内容汇编如下,欢迎阅读!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点击观看专访

郭教授,您好。膝下DCB中外两个研究AcoArtII和AcoArtBTK都取得了出色的研究结果,您认为成功背后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

众所周知,动脉硬化是一个年龄相关性的血管老化过程,可以引起全身任何部位的动脉狭窄,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当然也包括外周动脉硬化,比如下肢动脉硬化性狭窄。据全国的不完全统计,每年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性患者约为万,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缺血。轻度缺血的患者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重度缺血则会导致患者严重跛行甚至肢体坏死等,因此是一个极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的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历经了漫长的过程,从外科的手术时代转变为现在的微创时代。微创时代又从早期的普通球囊扩张(POBA)发展为镍钛支架植入等,都是为了解决临床的棘手问题,如血管再狭窄,因此进一步出现了以药物球囊为平台,以介入无植入为理念的治疗方式。其核心的观念是将抗血管增殖药物通过球囊平台精准投放至病变血管部位,起到抑制血管内膜内皮细胞增生的目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理念,也是一个经过临床证实行之有效的理念。膝下动脉病变的治疗,与膝上病变截然不同:第一,病变原因不同。膝上动脉绝大部分是因为动脉硬化引起的狭窄,而膝下除了动脉硬化之外,还伴有其他病因,如糖尿病,就是引起小血管硬化狭窄和闭塞的重要疾病。尤其糖尿病在中国人群中患者基数巨大,因此膝下小血管狭窄和闭塞性病变在未来也将有着相当高的发病率。第二,治疗方式不同。其中关键在于:膝下血管管腔直径在正常解剖上远细于腘动脉以上的血管直径,尤其足背部位约为1mm,小腿部位约为2mm,近膝关节部位约为3mm。由于管腔纤细,无法经受再狭窄、弹性回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治疗上也无法保证它的远期结果。这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膝下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在所有血管硬化性狭窄的微创治疗中难以攻克的原因。因为在一个狭小的靶病变血管内再植入金属移植物,显然会进一步减少血管管腔的获得,因此无法植入支架;而同样应用于其他部位的技术,比如减容技术,在膝下血管病变中也会大受影响,因为膝下动脉病变往往是长段CTO病变,在进行腔内治疗时容易内膜下成形,而这恰好是减容技术的相对禁忌症。所以导致了在其他血管可以应用的技术在膝下会大打折扣,这也是大家一直以来致力于开发介入无植入器材的原因,比如药物球囊。我个人认为药物球囊至少在未来10年会成为膝下小血管狭窄和闭塞性病变的主要治疗方式。药物球囊在膝下动脉的研发历程非常曲折,当然在研发历程中也体会到了中国企业和中国医疗团队正逐步走向国际舞台,走到世界各国下肢治疗的前沿。何出此言?因为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证据水平的研究。以先瑞达膝下DCB为例,这项临床实验历经5年多,通过国内外不同人种的验证,终于拿到了全球唯一以RCT研究结果,首个正式被批准的专门用于膝下动脉硬化狭窄性疾病的药物涂层球囊。过去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这样一款产品问世,而在这之前也有不同的临床试验进行了验证但都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为什么先瑞达的膝下DCB试验能够在中国和欧洲同时取得成功,我想有以下重要因素:

01

第一,基于药物涂层球囊技术原理的变化,这是最原始的不同。

先瑞达的药物涂层球囊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者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产品,这是一个原创性的产品,其原创性的核心在于采用了不同的赋形剂(涂层基质)。

第一代药物球囊

药物球囊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第一代药物球囊是将抑制细胞增生的药物紫杉醇直接喷涂于球囊平台上,这一喷涂方式证实了它在股腘动脉病变中的有效性,但它最大的问题在于从药物球囊在体内入血到球囊充盈释放之前,结合并不牢固,大量的药物被血流冲刷到体内其他部位,并没有进入到靶血管壁内。

第二代药物球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代的药物球囊得以诞生,第二代药物球囊主要是以水溶性的赋形剂将药物(多数为紫杉醇药物)绑定到球囊平台上,相较于第一代的直接喷涂方式,效果更好。实验也证实了药物的转载率,转载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绑定在球囊上的药物进入到管壁内的效率,第二代远高于第一代,但效率依然较低。因为紫杉醇是亲脂型的细胞*性药物,和亲水型的赋形剂结合不全面,涂层不稳定。促使更多的企业和实验室来研发转载率更高的药物球囊。

第三代药物球囊

先瑞达的药物球囊,我愿称之为世界上第三代也是最新一代药物球囊,因为先瑞达的药物球囊是在过去前两代药物球囊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赋形剂,采用亲脂的硬脂酸镁与亲脂的紫杉醇相结合,绑载到球囊平台。如此一来,降低了药物丢失率,提高了转载率。

这个技术从何而来?从药物球囊的鼻祖实验室,即德国Speck教授的实验室,因为他是当今药物球囊整个发展历程中的基础研究贡献者,也是理念的提出者。因此先瑞达的药物球囊是站在前两代高度的基础上,直接以亲脂赋形剂绑定药物的涂层技术而推出的新一代球囊,来验证这款膝下DCB在小血管病变中的有效性,并取得了出色结果。

02

第二,基于前期临床研究的基础,吸取经验,不断突破。

膝下DCB中外两个研究AcoArtII和AcoArtBTK都取得了出色的研究结果。一来吸取了全球其他国家膝下DCB验证失败的教训,二来经过前期股腘动脉病变DCB临床研究中的经验,所以在开展膝下DCB临床研究时已经站在了制高点:

一方面,采用高证据级别的临床研究方案,即RCT多中心临床研究。因此不仅在中国,同时考虑到人种差异,还在欧洲同样以RCT的形式入组了另一组病人,两组病人的基线情况几乎相同,应用同样的产品,以期通过不同人种的临床数据来证实这款产品在膝下小血管病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两个实验在中国和欧洲几乎是同期进行,最后结果证实了先瑞达膝下DCB在膝下小血管病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两个研究入组的病人基本遵从相同的入组标准,卢瑟福分级4~6级,平均血管病变长度为17cm,通过不同人种,以相同的试验设计,器材应用和随访标准来证实这款产品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两个临床试验的数据采集和评估都是通过第三方实验室来统一测量评估得出结果。因此整个复盘过程中我们对这款产品更有信心,相信通过这样一个严密设计的临床方案所得出的结果更能证实其在膝下动脉病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款膝下DCB是我国首款,也是全球唯一一款证实药物球囊在膝下病变有效性的产品,同时因为它的创新性及出色的临床数据还取得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资质,相当于国内的创新通道。

我对这款产品抱有很大信心,因为目前对于膝下动脉病变除了药物球囊,还没有其他较好的方法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糖尿病足和动脉硬化的病人群体巨大,让我们更加殷切的期待这款产品在中国市场、欧洲市场以及未来在美国市场上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不同国家的患者,造福于民。

专家简介

郭伟教授

医院

医院血管外科全*血管外科中心主任、教授,解放*医学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博士生(后)导师。

长期从事血管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和保健工作。是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是美国《JEVT》、《AVS》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10余种杂志编委;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著余篇;主编《腔内血管外科学》、主译《卢瑟福血管外科学》、《血管和腔内血管外科学精要》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医学奖一等奖1项,*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年以来连续11年应邀为德国LINC大会做现场手术直播,为美国C3大会、南美CICE大会做现场手术直播;举办的“国际主动脉腔内修复课程”已培训来自11个国家的余位外国专家;近年来完成了多项世界首例创新性手术,包括“WeFlow-Arch”腔内重建主动脉弓、“G-Branch”腔内重建内脏动脉、“WeFlow-JAAA”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内转流辅助原位开窗重建主动脉弓”、“逆向分支技术重建内脏动脉”、”全降解铁基药物支架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等;理论与实践创新包括国际首创预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转归的“分型”和构建“主动脉腔内修复人工智能云平台AORTIST”等。

往期回顾

·陈忠教授:恰逢其时,来者可追——膝下复杂病变新选择·符伟国教授: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引领膝下病变新方向

血管资讯学术资讯专区

网址:xgzx.talkmed.

1
查看完整版本: 郭伟教授突破创新造福于民新一代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