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小结
单侧输尿管外侧偏斜
输尿管位于相邻横突尖外侧1cm或以上。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图1和图2)
见于淋巴瘤、转移瘤或感染(少见)。双侧肾脏或输尿管腹段向外侧偏斜提示淋巴瘤,男性患者可见于源自睾丸的转移瘤。
其他腹膜后肿块
见于原发性肿瘤(神经纤维瘤、脂肪瘤、纤维肉瘤和脂肪肉瘤)、脊椎原发肿瘤侵犯、血肿、炎性肿块(如脓肿)。
主动脉瘤/迂曲(图3)
壁内常含有钙化灶。通常情况下,左侧输尿管移位,虽然动脉瘤最初凸向右侧,但很少引起右输尿管侧向移位。由于主动脉和输尿管之间的粘连,输尿管横向移位常伴有腹主动脉内侧移位。髂总动脉迂曲或动脉瘤也可使输尿管横向移位。
肾旋转不良或马蹄肾(见图4)
肾盂位于前方或外侧,输尿管上部向外侧移位,提示外部病变压迫。肾旋转不良的肾盂拉长,与阻塞性扩张类似;马蹄肾输尿管走行异常导致UPJ梗阻。
腰肌突出
多见于肌肉发达的年轻男性。输尿管沿着增厚的肌肉边缘向外走行几英寸的距离,然后从肌肉前方向内侧走行。
良性盆腔肿块(见图5)
包括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增大(怀孕或产后)和阴道积血,偶尔由直肠、结肠扩张引起。
输尿管疝(图6)
少见,90%发生在腹股沟疝或股疝。
输尿管内侧偏离
输尿管靠近相邻的椎弓根。若输尿管与椎弓根重叠提示输尿管内侧偏斜的可能性;两侧输尿管之间距离≤Scm则可诊断输尿管内侧偏离。
近端或中段输尿管肾或腹膜后肿块
虽然输尿管更常见外侧移位,但良性或恶性的肿瘤、血肿或脓肿可致内侧偏离。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见图7)
右侧输尿管突然向中间走行,常位于L4~L5椎弓根水平上方或内侧。下腔静脉发育缺陷。输尿管走行于下腔静脉和腹壁之间,因受压导致尿路狭窄或梗阻并逐步引起肾积水。
重度肾盂扩张
肾盂显著扩张(肾盂输尿管结合部梗阻)引起肾滑纵轴旋转。上段输尿管转向内前,与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表现类似,侧位片显示输尿管位于前方,可进行鉴别。
腹膜后纤维化(图8)
L4~S2水平的输尿管狭窄、变直并向内侧移位,伴有近端输尿管扩张。病因不明,多数与药物(用于偏头痛的麦角新碱)有关,炎性纤维化包裹而不侵犯腹膜后结构。
远端(盆腔)输尿管
盆腔淋巴结肿大
见于淋巴瘤或转移瘤。
盆腔血肿
与骨盆骨折有关。
盆腔脂肪增多症(图9)
双侧输尿管对称性受压向内侧移位。正常成熟的脂肪组织过度堆积于膀胱、直肠、前列腺周围,骨盆透光度增加。几乎所有报道的病例均为男性。
膀胱憩室(图(10)
输尿管下端特征性表现为光滑的弧形,并向内侧移位进入膀胱的入口。若尿路造影时憩室显影可明确诊断。膀胱憩室能引起输尿管末端至膀胱三角区移位,而其他原因引起输尿管盆段移位的终末端位置正常。
血管性原因
下腹部动脉瘤或动脉血管迂曲;以及因下腔静脉阻塞而明显增粗的侧支静脉。
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
输尿管下段骨盆入口处在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及结肠和乙状结肠手术后向内侧偏移,无梗阻征象。盆腔肿块压迫导致相同程度的输尿管偏移,如淋巴结肿大,多有输尿管梗阻。
膀胱突出症或子宫脱垂(图11)
膀胱位置低,盆段输尿管向内侧移位。
附件肿块
见于炎症或肿瘤。
骨盆骨肿瘤
外侧骨盆壁病变(如软骨肉瘤)蔓延引起输尿管向内侧移位。
编辑:影像三人行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图1霍奇金淋巴瘤
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推移双侧输尿管向外侧移位,脾大并向下推移左肾。
图2左睾丸精原细胞瘤腹膜后转移
肾脏X线体层摄影显示左侧输尿管近端向外侧移位(箭头)。
图3主动脉及髂总动脉瘤
主动脉造影显示,明显扩张的血管腔内的对比剂因稀释而显影变淡、模糊(箭头)。偏离的输尿管沿主动脉和髂总动脉瘤外侧缘走行。髂总动脉瘤内侧缘显示清楚(箭)。
图4马蹄肾
左侧输尿管肾盂交界处结石导致左侧肾脏肾盏充盈延迟。
图5妊娠期肾积水
产后3天排泄性尿路造影示双肾增大,肾盂、输尿管扩张,右肾明显。巨大子宫(箭)压迫膀胱上缘和输尿管。
图6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右肾盂输尿管结合部及远端输尿管向内侧走行。
图7输尿管坐骨大孔疝
排泄性尿路造影示左侧坐骨大孔区输尿管呈“水平状花饰样”或“水平环状”改变(箭)。
图8腹膜后纤维化
双侧逆行性肾盂造影显示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扩张,L4~L5水平的输尿管向内侧偏离。
图9盆腔脂肪增多症
输尿管向内侧偏离伴有远端轻度梗阻。膀胱周围的脂肪增加使膀胱呈梨形。
图10膀胱憩室
膀胱较大憩室推移右侧输尿管远端向内侧移位。左侧见小憩室。
图11膀胱突出症
输尿管向内侧移位和远端尿道在肛提肌水平受压呈锥状(箭)。输尿管膀胱结合部位置下移数厘米(箭头)。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