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6医院,就有一台长达11小时的“胸腹主动脉全程置换”手术,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置换了8条“破损”的主动脉血管,足有50多厘米。
喜欢看美剧的人都知道《实习医生格蕾》。这是一部讲述外科医生故事的连续剧,今年已经播到第11季,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里面有外科医生曾“狂妄”地宣称,“我就是上帝”,因为他们的手可以直接挽救生命。
挽救生命的过程,各有各的精彩,有时只在一瞬间,比如及时的插管,有时却需要精密的设计和长时间的精细操作。年12月6医院,就有一台长达11小时的“胸腹主动脉全程置换”手术,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置换了8条“破损”的主动脉血管,足有50多厘米。
“撕裂样疼痛”
肖先生家住坦洲。去年11月的一天,他突然感觉腹部撕裂样剧烈疼痛,不停地呕吐,被立医院急诊。通过双源主动脉CTA检查发现,肖先生患有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瘤体直径6厘米,而且有多个破口,大小血栓遍布约15厘米长的动脉血管。经过全力抢救,他脱离了生命危险。
医院心胸外科主任李明介绍,人体的主动脉壁分三层,内膜、中层和外膜。当内膜出现破口,血液就会流入中间层,形成“瘤”。由于血液的流动,这个“瘤”会越来越大,在主动脉壁及其分支上延伸,形成平行于主动脉的假腔,再通过破口与主动脉相通。
由于假腔内血流缓慢,往往引发血栓。当然,最危险的是动脉血管壁被夹层瘤撑得像气球一样薄,甚至大声咳嗽一下,就破了。有资料显示,未经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早期病死率每小时增加1%,50%以上患者于一周内死亡。
肖先生的主动脉夹层瘤,由于通过药物强力控制了血压,一时还没那么危急。但是,要找到医生来给他做手术根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心血管外科顶尖手术
血是人的生命之源,人体的组织、器官、神经等等都需要血液的“滋养”。也因此,主动脉手术“牵一发而动全身”,非常复杂。
年时,就有专家称“没有一种疾病如主动脉瘤那样令外科医师蒙羞”。虽然公元2世纪时古希腊医师就提出可对主动脉瘤近端结扎,一千多年后的年才有医生尝试了第一例。主动脉手术的难度大、死亡率高,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据悉,国内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主动脉手术的死亡率还高达20%。
此后,中国的主动脉外科水平开始突飞猛进。年时,此领域全球首屈一指的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其主动脉外科的年手术量为例,医院也已经达到例。医院主动脉外科团队的领头人为孙立忠,其开创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方法在国际上被称为“孙式手术”。
肖先生非常幸运,因为李明正是孙立忠的博士生,因此可以邀请到孙立忠团队的朱俊明教授来主刀。在此之前,广医院做过2例心脏不停跳的胸腹主动脉全程置换手术,也是请的“外援”。李明说,全国只有几个医生有能力完成这种手术,因为这在全球也是属于难度极高的手术。
主动脉置换限时半小时
术前,李明与朱俊明做过两次沟通,由朱教授拍板确定了手术方案,科里也开了三次术前会。
这是一场“工程浩大”的手术,除了朱俊明,胸心外科4个医生都要上台,外加4个手术护士,2名麻醉师,2名灌注师。
“修补”主动脉,自然先得要“断流”。可是,没有血液流通,人的全身都会受到伤害:组织坏死、脏器受损,最可怕的是大脑和脊髓缺血引起的中枢神经损伤。因此,术中的保护是一个重大问题。
这类手术,一般都是让心脏停跳,直接阻断大动脉,用体外循环机来代替心脏进行血液循环。但大脑既不能缺血,也不能缺氧,对大脑的保护上,要么深低温,要么插管将血液逆行灌注上去,但这两种方式多少还是会对大脑有影响,而且,复温和缺血再灌注时,也可能造成损害。
肖先生的夹层瘤位于降主动脉,大脑供血是靠升主动脉。如果能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手术,不仅可以保证大脑不受影响,对全身的影响都要小很多。
可是,手术的难度就大了很多。李明以时间为例向记者解释:如果心脏停跳,可以很从容地进行动脉血管与人工血管的吻合,甚至一两个小时都可以。但不停跳的情况下,只能临时阻断血流,切除已损坏的血管,再将人工血管置换、缝合上去,一条血管必须在半小时之内完成,否则会造成脏器缺血,甚至出现截瘫。
重建8条生命通道
手术时间定在12月6日。5日晚,肖先生按医嘱服用了一点安眠药,以防术前紧张引起血压升高或心绞痛发作,甚至瘤体破裂。
6日,北京医院朱俊明教授11点降落珠海,12点才能进手术室。按照这个时间表,手术的准备从上午10点开始,消*、麻醉、建立循环通道等等。11点,确认朱教授的飞机落地后,李明等人开始手术。
整个胸腹主动脉血管都要换掉,包括胸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脊髓动脉、腹腔干动脉、左右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右髂动脉,共要重建8条生命通道。
切口从后背呈很大的S形,一直延伸到腹部,约60厘米长。主动脉在身体很深的位置,不仅手术视野狭窄,手的操作也非常不方便。
由于心脏不停跳,肺也要保持工作。但如果双肺舒张,手术的空间更不够,因此,要临时塌陷一边肺,只让一边肺工作。主动脉阻断时,可致急剧的血压升高,再开放时,又会出现严重的低血压,需要快速补充毫升以上液体。
术中大约要出3千毫升的血。血液是宝贵的,所以,要收集起来,通过专门的机器洗涤后回输到体内。
这些,都是麻醉师和灌注师的技术活。
采访时,李明为记者播放了手术现场的视频。打开的腹腔里,有多只戴着乳胶手套的手在操作,有的拿手术钳,有的拿抽吸血液的吸引管。不相干的器官被纱布稍稍揽在一边,以腾出更多的手术空间。破损的血管已经从肌体上分离出来,剪断,断口吻合上人工血管。这种人工血管材料轻薄而结实,缝合的针眼不会漏血,但人体的组织细胞可以通过织物间的孔隙进入,并逐渐包裹血管假体。
但要将人工血管与真血管缝合得不漏丁点血,要花大功夫。12点朱教授抵达手术室时,李明他们已经游离出了大部分血管,中午1点左右朱教授游离好了最关键的腹腔血管分支。此后的时间,就是一条条地置换血管、缝合。记者摸了一下血管的缝合线,像头发丝一样细而柔软。8条血管,每条血管缝好后都要检查3遍,因为心跳会带来血压的变化,前面明明看起来已经完全缝好了,再看又发现了新的出血点。
晚上9点半,结束手术的肖先生被送到重症监护室,已连续手术10个小医院。直到第二天一早看到肖先生醒来,李明终于松了一口气,知道手术成功了。随后,在精心护理下,肖先生没有出现出血、感染以及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种种并发症,于10天后康复出院,并在此后的随访中确定完全恢复了健康。
本报记者蔚宁/文于燕敏/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