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护理
教学目的:在掌握老年理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老年人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特点、生理及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要点。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教学要求:
1、掌握老年性抑郁症、痴呆症、骨质疏松症、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特点。
2、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目标。
3、了解老年颈椎病、胃食管反流、退行性骨关节病、慢性胃炎、胃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肥胖症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要点。
第一节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老年高血压(elderlyhypertension)是指老年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收缩压(SBP)≥mmHg(18.7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12.0kPa)。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systolichypertension,ISH)者超过半数。老年高血压是指除了血压升高,还伴有心、脑、肾的损害,且排除假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的全身性疾病。它是导致老年人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衰竭和主动脉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年最新测算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达2亿,其中主要为老年人,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逐年增加,在小于60岁的人群中,有20%的人患有高血压,而在80岁及其以上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75%~90%。是老年人最常见疾病和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假性高血压:老年人假性高血压多见。假性高血压是指用袖带测得的血压值高于经动脉穿刺直接测得血压值的现象。老年人因为动脉硬化,难以被气囊压迫,使听诊测得的血压偏高。如老年人袖带测量血压持续性增高,但无靶器官损害,且周围动脉触诊缺乏弹性,上臂X线或超声检查有血管钙化影,则应高度怀疑“假性高血压”。也可采用Osier方法鉴别假性高血压,先触及老人肱动脉或桡动脉,再用袖式血压计测肱动脉血压,然后将气袖加压至超过收缩压10~20mmHg,此时若能触及肱动脉或桡动脉搏动者为Osier征阳性,提示老人有显著动脉硬化。来源:韩俊平.老年病学
(一)健康史
1.内在因素包括与血压有关的各种老化因素,如血管粥样与纤维性硬化的程度、激素反应性减低的情况、以及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的变化等。
2.外在因素指各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体育锻炼、超重、中度以上饮酒、高盐饮食等。
(二)身体状况
老年高血压的表现与中青年有所不同,具体见于以下几方面。
1.以ISH多见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中,ISH为混合型的2倍。收缩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舒张压降低或不变,由此导致脉压差增大,是老年ISH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反映动脉损害程度的重要标志,它比收缩压或舒张压更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血压波动性大。老年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的波动均明显增大。尤其是收缩压,1天内波动达40mmHg,且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血压的昼夜节律常消失;1年内收缩压可波动(61+36)mmHg,约1/3患者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血压大的波动性使老年人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且恢复的时间长。
3.症状少而并发症多。在靶器官明显损害前,半数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因而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情进展。而脏器老化、长期高血压加重了对靶器官的损害,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其中冠心病、脑卒中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与血压密切相关;收缩压升高10~12mmHg或舒张压升高5~6mmHg,脑卒中的危险就增加35%~40%,冠心病意外增加20%~25%。
4.多种疾病并存。老年高血压常与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增生、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共存并相互影响,使其治疗变得更为复杂,致残、致死率增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心电图、胸部X线、眼底检查等方面表现与一般成人高血压没有区别。不同点为:①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老年患者血压波动性较大,有些高龄老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②血脂、血糖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有高血脂、高血糖;③内分泌检测:老年高血压多为低肾素型,表现为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β受体数目及反应性均低。
(四)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老人有无对疾病发展、治疗方面的焦虑和猜疑;有无对终生用药的担心和忧虑;靶器官受损的程度是否影响到老人的社交活动;老人的家庭和社区支持度如何。
1.慢性疼痛与血压升高所致的脑供血不足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血压升高所致的心、脑、肾循环障碍有关。
3.有外伤的危险与视物模糊、低血压反应、意识障碍有关。
治疗护理的主要目标是将血压调整至适宜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死亡和致残的总危险,延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一般老年人高血压的降压目标与年轻人相同,但对于老年ISH患者,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收缩压目标为mmHg。鉴于舒张压过低有害,其应保持在60~65mmHg以上。具体措施如下。
(一)一般护理
1.环境舒适不良环境刺激可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如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等,以利于老人充分休息。护理操作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尽量避免影响老人休息。
2.运动适当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性分层(同内科护理学)确定活动量。极高危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高危组以休息为主,可根据身体耐受情况,指导其做适量的运动;中危及低危组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运动,运动量及运动方式的选择以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体重保持理想为标准。
3.病情监测老年人血压波动较大,所以应每日定点、多次测量血压。又因为老年人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测血压时必须强调测量立位血压。同时注意观察有无靶器官损伤的征象。
(二)用药护理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指南遵循以下的顺序:①治疗前检查有无直立性低血压;②选择对合并症有益的药物,具体选择的原则是:无并发症者选用噻嗪类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如需第二种药,则用钙拮抗剂;除非有强适应证,不宜应用β受体阻滞剂;③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④应用长效剂型,每日1次;⑤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诸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非处方药;⑥观察不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如虚弱、眩晕、抑郁等;⑦为防止血压过低,应随时监测血压。
1.药物使用及副作用观察目前用于降压治疗的一线药物主要有6大类,老年高血压患者选药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危险分层、合并症等,在考虑到药物作用及老年人自身情况前提下,表列出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不同药物的适应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降压药名称
老年高血压患者适应性
副反应
利尿剂
低剂量利尿剂,特别是噻嗪类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首选药物,特别适用于ISH患者
低钾血症、胃肠道反应、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
钙拮抗剂(CCB)
对老年高血压尤其有效,可作为一线降压药物
下肢水肿、头晕、头痛、心动过速等。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者禁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用于老年高血压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不增加心率、不降低心脑肾血流、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无停药反跳现象
用于老年高血压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不增加心率、不降低心脑肾血流、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无停药反跳现象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具有强效、长效、平稳降压的特点,对老年ISH有效
副作用少,极少发生咳嗽
β受体阻滞剂
老年高血压疗效差。但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且心率偏快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疲乏、耐力降低。心脏传导阻滞、周围血管病、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慎用或禁用
α受体阻滞剂
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及周围血管病,尤其是有前列腺增生、排尿障碍者
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心悸等
2.药物治疗并发症因素老年人因为各系统老化和多种病并存的现象,在使用降压药时,需要考虑到可能影响药物治疗并发症的因素,护理人员应该在治疗过程中仔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具体见下表。
影响因素
潜在并发症
压力感受器活动减弱
直立性低血压
脑自主调节受损
收缩压轻度下降即可诱发脑缺血
血容量减少
直立性低血压、低钠血症
对低钾血症敏感
心律失常、肌无力
中枢神经系统改变
抑郁、精神错乱
肝肾功能减退
药物蓄积所致的*性反应
服用多种药物
药物间相互作用所致副反应
(三)心理调适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情绪波动会进一步加重病情,故应鼓励老人使用正向的调适方法,如通过与家人、朋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情感支持,从而获得愉悦的感受。
(四)健康指导
高血压治疗的长期性决定了其防治工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在社区,医务人员需要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康复指导等工作,降低高血压的各种危险因素。
1.健康教育对老人进行面对面培训提高其有关高血压的知识、技能和自信心,使老人明确定期检测血压、长期坚持治疗的重要性,避免出现不愿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的三大误区,养成定时定量服药、定时定体位定部位测量血压的习惯。
2.生活指导①减轻体重:可通过减少总热量摄入和增加体力锻炼的方法减重。减重速度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能达到5kg以增加信心。②膳食调节:减少膳食脂肪,补充优质蛋白,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减少烹饪用盐及含盐量高的调料,少食各种盐腌食品。多食蔬菜和水果。提倡戒酒,因酒精可增加降压药的抗性。③精神调适: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避免情绪过分激动。④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脑力劳动和体力负荷。
3.康复运动通过适当运动不但有利于血压下降,而且可提高其心肺功能。适当运动包括4方面,一是有适当的运动形式,二是有适当的运动强度,三是适当的运动时间,四是适当的运动目标。运动方式一定要选择有氧运动,强调中小强度、较长时间、大肌群的动力性运动,如步行、慢节奏的交谊舞、重心不太低的太极拳等比较适合老年人。强度、时间可参见第六章休息与运动部分。
4.中医中药中国传统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疗效。如“轻揉腹部”就是一种简单的推拿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用掌根轻揉、按摩整个腹部,顺时针转动,期间患者自然呼吸,每次持续约5分钟。
5.定期检测最好家庭自备血压计,每天由家人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尤其是在有自觉症状或情绪波动时,应及时测量,发现血压高于正常应及时补医院就诊。另外,还需定期检查尿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及眼底。
老人学会了饮食及运动控制血压的方法;能按照要求定时定量规律用药;血压控制平稳,并发症发生率少或无;自觉调节不良情绪。
第二节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70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都患有程度不同的冠心病。除了年龄因素,老年冠心病的发生与高血压、糖尿病有关,老年女性还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①病史长、病变累及多支血管,常有陈旧性心肌梗死,且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②可表现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也可以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猝死)为首发症状;③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阻塞性肺气肿等慢性疾病;④多存在器官功能退行性病变,如心脏瓣膜退行性变、心功能减退等。由于上述原因,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性相对较大。年WHO将冠心病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五型,因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类型,而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在老年人的发病率较一般成人高,且高龄者AMI的病死率较高,故本节重点介绍老年心绞痛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一、老年心绞痛
老年心绞痛(elderlyanginapectoris)是冠状动脉机械性或动力性狭窄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地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短暂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90%的老年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也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两者并存引起。
(一)健康史
老年心绞痛的诱因与一般成人有所不同,应注意评估。
1.非疾病因素除一般诱因如饱餐、受寒、酷热外,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是老年人心绞痛的常见诱因。老年人躯体承受能力降低,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老年人易遭受地位改变、丧偶、孤独等心理应激,且脾气大、固执等易造成情绪激动。
2.疾病因素高血压、肺部感染、血糖控制不良等各种合并症是老年心绞痛的常见诱因。
(二)身体状况
老年心绞痛表现多不典型,以不稳定性心绞痛为多。
1.疼痛部位不典型疼痛可以在上颌部与上腹部之间的任何部位。其特点是每次发作多在同一部位,同样原因诱发。
2.疼痛性质不典型由于痛觉减退,其疼痛程度往往较轻,而疼痛以外的症状,如气促、疲倦、喉部发紧、左上肢酸胀、烧心等表现较多。且会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
3.体征少大多数老年心绞痛患者可无阳性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老年心绞痛患者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是非特异性的ST-T改变,即心绞痛发作时一过性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常提示有多支冠脉病变或左心功能不全。
2.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结果虽对冠心病诊断有一定价值,但老年人可因肺功能差或体力不支而影响结果判断。
3.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可早期显示缺血区的部位和范围,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对老年心绞痛诊断有较大价值。
4.冠状动脉造影老年人做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此检查不但可以确诊或排除冠心病,而且对患者是否需做冠脉血运重建也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四)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老人有无因心脏缺血所引起的恐惧、抑郁,有无因对病情及预后不了解而产生焦虑反应。老人的家庭成员能否支持配合医护方案的实施。
1.急性/慢性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肌供血、供氧不足有关。
3.知识缺乏与缺乏控制诱发因素及药物应用的知识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
老年人心绞痛的治疗护理目标是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提高运动耐量,延缓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改善生活质量。
(一)一般护理
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原有活动,协助老人取舒适体位休息。有条件者及时给予间歇氧气吸入,调节流量为4~6L/min。
(二)监测病情
严密观察胸痛的特点及伴随症状,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的变化,注意有无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三)用药护理
老年心绞痛治疗所使用的药物种类与一般成人相同,但在使用的细节上要注意结合老年人的特点。
1.硝酸酯类是老年心绞痛患者的常备药,对缓解心绞痛最为有效。针对老年人口干的特点,口服硝酸甘油前应先用水湿润口腔,再将药物嚼碎置于舌下,这样有利于药物快速溶化生效,有条件的老人最好使用硝酸甘油喷雾剂。首次使用硝酸甘油时宜平卧,因老年人易出现减压反射导致血容量降低。
2.β受体阻滞剂应遵循剂量个体化的原则,从小剂量开始,使心率维持在55次/分以上。老年人用药剂量较中年人要小。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或心脏传导病变的老人对β受体阻滞剂很敏感,易出现副作用,故应逐渐减量、停药。
3.钙拮抗剂钙拮抗剂可引起老年人低血压,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长效制剂氨氯地平血药浓度与肾功能损害无关,故可适用于老年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维拉帕米有明显的负性肌力和负性传导作用,用于老年心绞痛治疗时应密切观察其副作用。
4.血小板抑制剂除了临床上使用较广的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外,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被认为是抗血小板治疗最有希望的一类药,老年人使用不会增加颅内出血的危险性。在使用血小板抑制剂期间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
5.他汀类降脂药具有降脂、抗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保护心肌的作用。对于伴有高脂血症的老人,应坚持使用此类药物治疗。
(四)心理调适
老人的负性情绪往往来自对疾病的不合理认知,如冠心病等于不治之症等,可通过对疾病本质和预后的讲解改善其不合理认知。也可以指导患者通过自我暗示改变消极心态,如告诫自己沉着、冷静、暗示自己“心绞痛可以战胜”等。
(五)健康指导
健康指导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控制病情发展,恢复、维持和增强患者躯体功能及社交能力。
1.健康教育通过教育和咨询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心绞痛的发生机理、常见的危险因素、治疗和康复的方法。改善他们在治疗、护理和康复中的配合程度。
2.生活指导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差,稍微增加心脏负荷的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故防止诱因特别重要。日常生活中指导患者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提倡饮食清淡,戒烟限酒;根据老人的心功能状态合理安排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天气转冷时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控制各种合并症。
3.康复运动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在全面评估其病情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运动习惯,有针对性地制定运动处方,运动处方要求基本同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处方实施要循序渐进,一般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适应期,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性锻炼逐渐达到运动处方规定的条件,此阶段所需时间为6~8周;第二阶段为增强期,按运动处方坚持锻炼,通常为24周;第三阶段为维持期,增强阶段结束后,长期保持运动疗法的阶段。此期要对运动效果做全面评估,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4.中医康复中国传统中医药对心绞痛的康复有一定效果,如适合于老年人的气功强调“放松、人静、意守丹田”和“意到、气到、力到”等原则,可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得以平衡,对心绞痛老人十分有益。在心绞痛康复早期应练静气功,每次练10分钟,每日2~3次,逐渐增加至每次20~30分钟。病情稳定后可改练动气功。
老人掌握了减轻疼痛的方法;能遵医嘱科学合理用药;活动耐力逐渐提高;无心肌梗死发生;能够有意识地调节不良情绪。
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elderly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脉内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严重持久地痉挛,发生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年龄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预后的重要因素,美国致死性心肌梗死患者中,85%年龄大于65岁,60%年龄大于75岁。
(一)健康史
1.外部因素与年轻人不同,缺乏体育锻炼及社交活动是老年人AMI的主要危险因素。老年AMI发作的诱因少于中青年,常可在休息或睡眠过程中发生。另外,发热和感染(大多为呼吸道感染)也是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常见诱因。
2.内在因素大部分老年AMI患者存在多支血管严重病变,3/4粥样斑块有破溃出血,继发血栓形成。另外,老年患者因神经体液调节障碍导致代谢产物血栓素A2增多,其可诱发冠状动脉强烈痉挛。
3.发病特点老年AMI患者发病表现差异较大,1/3患者发病急骤,约1/2症状轻微,应仔细评估,防止延误病情。
(二)身体状况
老年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如下。
1.症状不典型有典型临床症状的老年AMI患者不到1/3,高龄老人更少。胸痛轻微,伴有糖尿病的高龄老人可无胸痛,有的老人表现为牙、肩、腹等部位的疼痛或出现胸闷、恶心、休克、意识障碍等表现。AMI首发症状中,胸痛随增龄而减少,气促、意识障碍随增龄而增多。
2.并发症多老年AMI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其中室壁瘤的发生率是中青年的2倍,70岁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破裂的发生率较中青年高3倍,水电解质失衡发生率为56.7%(中青年31.3%),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0.4%(中青年5.7%)。br
3.其他老年AMI病程长,长期慢性缺血有助于侧枝循环的建立,因此老年AMI患者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较多。且再梗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高,易发生心肌梗死扩展。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除特征性、动态心电图的改变外,老年AMI患者的心电图可仅有ST-T改变,且无病理性Q波检出率较高。
2.心肌酶老年AMI患者的心肌酶可显示不同于中青年的特点:肌酸激酶(CK)、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峰值延迟出现,CK和AST峰值持续时间长,CK峰值低。
3.其他血常规、血沉检查可反映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情况。冠脉造影对判断病变部位、病变程度、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四)心理-社会状况
老年AMI因发病急骤和病情严重会造成患者及家属强烈的恐惧和慌乱。患者可表现为语调低沉、不敢活动,担心死亡降临;家属常常神情紧张、手足无措。有的患者或家属外表看似平静,但实际内心的恐惧却非常强烈。
1.急性疼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3.恐惧与病情危重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老年AMI的治疗护理目标是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危害,使老人度过急性期后保持尽可能多有功能的心肌。
(一)一般护理
老年AMI的饮食、给氧等一般护理与中青年相似,但对有严重并发症以及高龄、体弱者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下床活动需有人照顾。
(二)用药护理
侧重介绍老年人不同于中青年的特点。
1.溶栓治疗目前认为,高龄本身不是拒绝溶栓的理由,关键在于有无除年龄以外导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对有适应证的老年AMI患者应积极、谨慎地开展溶栓治疗。在此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头痛、意识改变及肢体活动障碍,注意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及时发现脑出血的征象。
2.急性介入治疗老年AMI患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相对较多,应密切观察有无再发心前区痛,心电图有无变化,及时判断有无新的缺血性事件发生。
3.常规药物治疗①镇痛剂:老年患者对吗啡的耐受性降低,使用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对伴有阻塞性肺气肿等肺部疾患者忌用;②抗凝制剂:阿司匹林能降低AMI的死亡率,大于70岁的老人受益更大,已成为老年AMI的标准治疗。但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及有无出血;③β受体阻滞剂:早期应用可降低老年AMI的死亡率。可选用对心脏有选择性的比索洛尔或美托洛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以静止心率控制在60次/分为宜;④ACEI:可有头晕、乏力、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故老年AMI患者应使用短作用制剂,从小剂量开始,几天内逐渐加至耐受剂量,且用药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血压、血清钾浓度和肾功能。
4.并发症治疗①并发心律失常:老年AMI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中青年,而老年人多患有前列腺增生或青光眼,用阿托品治疗时易发生尿潴留和青光眼急性发作;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甚至扩大梗死面积,故应慎重并密切观察;②并发心力衰竭:AMI伴中度心衰对利尿剂有较好疗效,但老年人过度利尿可引起头晕、心慌等不良反应,故应尽量口服给药。老年人易发生洋地*中*,故在选用快速制剂和控制剂量的基础上,还应动态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老年患者对多巴胺易产生依赖性,不宜长期使用;③并发心源性休克:有适应证者应立即溶栓或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三)心理调适
老人入住监护室时要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告知医护人员会随时监测其病情变化并及时治疗处理。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因忙乱带给老人及其家属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四)健康指导
老年AMI健康指导的大部分内容与老年心绞痛相同,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健康教育和康复运动两个方面。
1.健康教育因为心肌梗死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应教会老年AMI照顾者心肺复苏的技术,以便紧急情况下在家庭实施抢救。
2.康复运动美国学者Wenger提出心肌梗死后急性期的康复模式可适用于老年AMI患者。Wenger将心脏康复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急性期,即患者从入院至出院阶段;第二阶段为恢复期,即患者在家延续第一阶段的训练直至心肌梗死瘢痕成熟;第三阶段为训练期,即心肌梗死愈合后的安全有氧训练阶段;第四阶段为维持期,即终生有规律的运动。从第二阶段正规康复训练开始,运动处方要求基本同心绞痛。关键是第一阶段要按照下表的七步康复程序安排运动。
步骤
康复运动
自理活动
健康教育
第一步
床上做四肢关节的主、被动运动,非睡眠时间每小时1次
部分活动自理。自己进食,垂腿于床边,使用床边便盆。每日坐椅子1~2次,每次15分钟
介绍病房环境、个人急救和社会支援
第二步
坐于床边做四肢关节的主动运动
床上活动完全自理。每日坐椅子2~3次,每次15~30分钟
帮助戒烟,介绍康复程序,需要时给予教育材料
第三步
做2MET的伸展运动;慢步行5m并返回
在病房里走动;随时坐椅子;坐轮椅在病房临近区域活动
介绍心脏解剖和功能,讲解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
第四步
做2.5MET的体操;中速行走23m并返回
监护下在病房临近区域走动
介绍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方法,教会自测脉搏
第五步
3MET的体操;走92m,每天2次;试着下几级台阶
随时在病房、走廊走动;走到距病房较远的区域
介绍健康饮食和节省体力的方法
第六步
继续以上活动;走m,每天2次;下楼(乘电梯返回);介绍家庭运动
监护下温水淋浴
介绍医护方法:药物、手术、运动、家庭及社区调节
第七步
继续以上活动;上楼;继续介绍家庭运动
继续以前所有活动
出院计划:提供教育资料和药物卡;指导院外药物使用、活动、饮食、娱乐、随诊等
注:MET,代谢当量(metabolicequivalent),常用于评价有氧训练的强度和热量消耗,1MET被定义为每千克体重每分钟消耗3.5ml氧气,相当于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坐着,没有任何活动时,每分钟氧气消耗量。
老人掌握了减轻心脏负担的技巧,疼痛有所减轻或消失;活动耐力逐渐提高;能遵医嘱科学合理用药;负性情绪有所改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