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连载死亡如此多情第一篇选择一
TUhjnbcbe - 2021/7/4 7:43:00
白癜风治疗周期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13/4786509.html
《死亡如此多情》一书由百位医护人员共同完成的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它用叙事医学的手法描述了医者亲身经历的临终故事。我们借此可以重新认识身体和心灵、痛苦和疾病,以及生命和死亡。中国自古避讳谈论死亡,但只有了解疾病、参悟生死,才能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过好每一天。此书从开始酝酿到最终出版,历时一年半,最终完成余篇口述实录。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和《中国医学论坛报》的编辑团队共同筹划。在这本书中,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每一个故事都令讲述者难忘。感谢所有被采访的医生,他们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生死现场。第一篇:选择(一)选择

作者:李博

性别:男

年龄:37岁

工作单位:中国人医院肿瘤科

采访时间:不详

采访地点:不详

整理者:刘端祺

当亡近在眼前,我们可以选择拥抱它的方式吗?

见到他是在一个午后。

“李医生,收病人了,在22床。”

伴着护士清脆的嗓音,我拿着住院单推开了病房门,病床上躺着一位老人,他的老伴和护工正默默地整理东西。

“老先生,您怎么样啊?”我习惯性地问道。

正值这座北方城市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秋日的阳光懒散地洒在房间内的各个角落,窗外的银杏叶泛着惹人喜爱的金*色,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叶子上泛着点点阳光。柔和的光线洒在他身上,轻轻地他穿过地穿过丝丝银发,轻抚着他面颊上的皱纹。然而,秋日阳光柔和的金*色并没有带给他生机和活力,反而显得他的脸色更加苍白。他并未享受这秋日的温暖,而是费力的努了努嘴,从喉咙深处发出嘶哑的声音:“还可以,就是浑身没有力气……”他太虚弱了,我不忍再问他问题,我知道只有从他的家属口中才能了解一些病情。

“没关系,我给您检査检查啊。”

于是,我不再问话,而是开始了检查。房间里很安静,家属也停止了收拾东西,只剩下我检查时发出的轻轻的声响,而我的脑海开始通过我的检查勾勒他的病情。

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我看过太多像他这样的病人,在肿瘤的侵蚀下日渐虚弱,但生存的本能仍然使他们在眼神中存留一丝希望。然而,在他的眼中,我没有找到一丝希望的神色。

在我即将检查完毕的时候,他突然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左手,把我拽向他,我明白他有话要对我说。于是,我俯下身,把耳朵贴近他的嘴唇。“让我走吧……”声音很微弱,我不确定房间里的其他人是否也听得到,甚至我自己都怀疑是否听错了。我条件反射地直起身子,回头看了看他的老伴和护工,想让他们帮我确认他到底说了什么。但我心里明白,与其说是想让他们帮我确定,不如说是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而他依然紧紧地擦着我的手,眼睛直直地盯着我,闪烁着一种坚定,甚至是执拗。

“老先生,我是您的主管医生,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生硬地笑了笑,同时手中暗暗用力,想挣脱出老先生的手,却没能成功。他依旧看着我,几秒钟后,他手上的力道渐渐减弱,眼神也随之黯淡。我用右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手,顺势抽出了左手,转身快步离去。次日的全院查房会上,上级医生在讨论病情及下一步处理方案,我满脑子都是他对我说的话,突然间整个房间安静了下来。“刚才李医生已经详细汇报了病历,这是一个晚期肿瘤患者,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营养问题,此外,积极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专家组也给出了较为一致的意见,治疗原则就是提供最佳的支持治疗,积极改善一般状况,争取创造进一步控制肿瘤的条件。家属方面,昨天我也进行了沟通,并向他们通报了目前的病情,家属非常理解,也给予了积极的反馈,希望能用最好的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命。所以李医生,请你制订一个详细的治疗计划,保证每日足够的热量摄入。而护理这方面由护士长抽调骨干力量,加强巡视,积极护理。另外,我再多说两句,这个患者原来是我们单位直属机关的领导,因此院里也非常重视,要求我们尽一切所能,积极救治。在座的各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好了,大家还有什么想法?”

“主任,您看患者本人的意见是否有必要参考一下?”我提出。

“李医生,你说的这个情况我知道,但是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还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因此遵照患者的意见是根本不现实的。而且你也看到了,家属在治疗上是非常积极的,他们也表达了想要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命的意思,所以目前还是以家属的意愿为主,好吧?如果没有什么其他意见,就这么执行吧。”

我慢慢地合上记录本,一种莫名的愧疚萦绕在心头。

随后的一段日子里,上级医生以及家属的意见得到了积极的执行。病房里已经不像先前那样冷清了。老先生的病床周围摆满了各种仪器,彩色的显示屏上闪烁着各种颜色的数字和符号,自动监护仪的报警器不时响起,提醒医生护士调整各种仪器的参数。而老先生的身体上也逐渐插上了各种管子,输液用的深静脉管、喂食用的胃管、维持呼吸的气管插管,还有吸痰管、尿管,等等。它们相互配合又各司其职地维持着老先生的各项生理活动。而老先生似乎只是这些仪器的配角,无声无息地躺在那里,只是偶尔的肢体活动或是眼睛的开合,才提醒着人们他的存在。

“老先生,您怎么样?”我在他的耳畔说道。

为了保持呼吸的通畅,我们已经给老先生进行了气管插管,所以实际上他已经不能说话了。他慢慢地睁开眼睛,向我的方向注视了一会儿,我以为他会点头或摇头,表达好或不好。但是他没有,而是努了努嘴,似乎是想要说什么。我明知道他不能言语,但还是把耳朵贴到了他的嘴边。我听到从老先生的嘴里发出了“咝、咝”的声音,我直起身,疑惑地望着他。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些许熟悉的东西。

我想起来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流露出的眼神,就是那种坚定,却没有了执拗。刹那间我明白了,他说的是“死”。

这次我没有了上次的慌张,而是紧紧地握住了他的右手,轻轻地点了点头……他不再发出声响,而是慢慢地合上了眼睛。

全科会议再次提及他的时候,已经是老先生去世一星期后的事了。“今天利用早交班的时间我说个事。昨天我们科收到了22床家属送来的锦旗,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家属对我们的医护工作还是非常满意的,尽管没能挽留住这个患者的生命,但家属也理解这是恶性疾病的自然转归,而对于我们积极实施的各项救治措施,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院领导也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满意。这不仅体现了我们科医护人员在业务上的过硬素质,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学生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

我望着窗外,光秃的枝丫在寒风中摇曳,偶尔会有一两片叶子禁不住阵风的袭扰,倏地一下打着旋儿飞向天空。

救死扶伤,我们做到了吗?我想家属和领导的肯定就是最好的答案。可是,我更想听到那个永远不可能听到的声音来回答……

恍惚间,我觉得我又迈入了那个熟悉的病房,没有了仪器的闪烁,没有了管路的围绕,在整洁的房间里,只有老伴坐在床边,深情地望着病床上的老先生,满眼泪花……

(二)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两位老人

口述者:赵慧颖??性别:女??年龄:30岁

口述者:李?晖??性别:女??年龄:29岁

工作单位: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采访时间:年7月4日上午

采访地点:医院重症医学科示教室

整理者:郑桂香?薛夏沫

年底,我们重症监护病房先后进来两位患者,虽然他们住在1号和2号两张相对的病床,但却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1号病床住的是位80多岁的女性患者,之前因硬膜下血肿入住我们神经外科,三天后因突发心肌梗死而转入ICU。入院之前,患者因脑梗偏瘫,已卧床三年,但是神智很清醒。给予药物和呼吸机支持后,她很快就清醒过来了,但仍因心脏功能弱而无法脱离呼吸机。这位患者来自北京昌平,有五个孩子,虽然有医保,生活却不富裕。ICU的高额花费,让她的孩子们面露难色。

2号病床的患者是位近70岁的男性,因腹主动脉瘤、髂动脉闭塞而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中使用了大量的抗凝药物,术后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后来我们发现他的脑部有大量出血。虽然发现得很及时,也做了相应处理,但患者仍神志不清。另外,由于患者的肌张力很高,无法脱离呼吸机,又合并了非常严重的肺部感染,情况不容乐观。患者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经营一家小公司,负责支付大部分的医药费,小儿子的经济条件一般,但也对父亲尽心尽力。

让我们都觉得很难受的是,过完年之后,1号病床患者家属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虽然完全治愈这位患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她的情况确实在一天天好转。然而,不知是因为多年来照顾瘫痪的母亲,让这些孩子筋疲力尽,还是ICU过于昂贵的花费使他们无法承受,新年伊始之际,患者的大儿子便代表全家告诉我们,决定放弃对母亲的全部治疗,要求我们撤掉呼吸机,并将她转到普通病房。当时从患者的病情来看,再用上一段时间的呼吸机,病情好转以后,就可以逐渐撤下来了。我们跟患者家属讲,老太太现在正逐渐好转,不应该放弃治疗,但他们态度非常坚决。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听从他的决定。尽管这样,我们仍然尽可能地找各种理由推迟撤呼吸机的时间,没想到激怒了患者家属。我们真的无法想象,这些孩子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才决定放弃母亲的生命。

当我们告诉患者要给她撤掉呼吸机的时候,她使劲摇头,我们只好安慰她,是因为恢复得不错,等撤掉呼吸机,再恢复几天就可以出院了。然而,呼吸机被撤掉后不久,患者便开始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因气管插管,患者不能说话,但是,大家都能看出她非常痛苦,并一直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们,让人很心疼。虽然我们都很想为她重新配上呼吸机,帮她缓解痛苦,却无法违背她家人的意愿,只好握着老太太的手安慰她,此时,.我们感到自己的力量是如此的微薄。隔天清晨,患者便停止了呼吸。

相较之下,对面的2号病床患者虽然病情更为危重,却因为有两个儿子的悉心照料而在逐渐好转,尤其是他的大儿子,是我们最近几年见过最孝顺的孩子。这位患者已入院治疗半年多了,他的大儿子暂时放置工作,每天都来陪着父亲,还帮父亲做机体功能锻炼。我们以为,他这种年龄的男人都会以事业为重,而像这种能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父亲的人实属少见,令我们十分感动。这位患者虽然有自主呼吸,也能睁眼,但神志还不清醒。他的儿子们为了帮父亲清醒过来,在他的床边放了MP3播放器,舒缓的音乐飘荡在整个病房,令人心旷神怡。更令人感动的是,患者的儿子们会把自己孩子对爷爷的祝福录下来,拿到病房放给他听。听到录音机里孩子们稚嫩的声音说:“爷爷你快点好!我们在家等你回来!”我们都不禁感叹,有如此孝顺的儿子和可爱的孙子,真的很幸福。

2号病床患者入院时,肺部感染及实变程度十分严重,但经过医生的全力治疗和家属的悉心照顾,在ICU治疗两个多月后,他已顺利脱离呼吸机,并能对呼唤他的人给予回应,病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口述者感悟

其实我们也能理解1号病床患者家属的无奈,因为ICU的高花费绝非这种低收入家庭能承受得起的,患者家属也确实别无选择。但是,让我们感到遗憾和不满的是患者家属的态度,如此强硬地命令我们在他们母亲神智很清醒的情况下撤呼吸机,就等于提前宣告让我们结束她的生命。这让我们感到措手不及,也很于心不忍。如果我国能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医疗补助,或患者能提早立下遗嘱,可支配自己的资产用于治疗,不依赖家属,那么医生就能全力抢救患者,避免这种惨剧的发生。

2号病床患者的病情危重,当时他的肺部感染已经严重到必须吸纯氧的地步,并且他的神志尚未清醒。如果说这位患者的情况放到1号患者身上,他的孩子们决定要求放弃治疗,我们觉得还是可以理解的。可是2号患者的儿子们仍在尽%的努力照顾父亲,配合医生的工作,和1号病床患者的家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理者手记

作为医生,面对生死,他们对每一位患者都尽心尽力。有时候,若是能感受到患者家属与患者间深深的爱和牵绊,更是对医生工作的一种鼓励,让他们觉得任何辛苦都是值得的。可是有的时候,看到家属的纠结、患者的痛苦,医生们便会倍感无奈。我想这也就是医生这种职业的特殊之处。

本文摘自《死亡如此多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死亡如此多情第一篇选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