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手术过程中,免疫和炎症反应会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已知麻醉药物会影响免疫反应,可能对循环免疫细胞有直接影响,也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途径产生间接影响。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和总量与细胞*性T细胞一起在肿瘤免疫监视中起关键作用。
丙泊酚被认为具有在癌症手术中可能有利的免疫学特性。这一假说基于促进NK细胞的细胞*作用、抑制环氧合酶、减少缺氧诱导因子-1α。右美托咪啶在癌症手术中的免疫效应也已被证实,可能是通过其交感神经溶解、镇静和镇痛特性介导的。然而,阿片类药物可能通过抑制NK细胞的细胞*作用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依赖性的血管生成,对肿瘤手术中的循环细胞因子产生不利影响。然而,由于手术创伤和肿瘤疾病的混杂影响,不同麻醉方案的推定效果仍然很难确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分析了在没有手术的情况下,从接受静脉注射麻醉药物的健康志愿者队列中获得的血清样本。在不同的麻醉方案中,检测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啶联合使用瑞芬太尼与否对肿瘤手术中可能相关的循环细胞因子浓度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年9月的BJA杂志上。
背景
麻醉药物可能改变循环中细胞因子的浓度。由于先前的研究还不能排除手术创伤、应激或两者对循环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而单纯体现麻醉的作用研究尚无明确结果。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排除手术创伤和围术期应激因素后,单纯定量测定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后的健康志愿者的血清细胞因子。麻醉药物在没有手术创伤和围术期应激的情况下使用。
方法
对于接受丙泊酚(31例)、丙泊酚/瑞芬太尼(30例)、右旋美托咪啶(17例)或右旋美托咪啶/瑞芬太尼(15例)的健康志愿者,进行麻醉前和麻醉后6~8h的血清标本进行采集分析。麻醉方案是标准化的,志愿者没有接受任何手术措施。检测指标包括血清白细胞介素(IL-)IL-2、IL-4、IL-6、IL-10、IL-17、IL-18、IL-21、IL-22、IL-23、C-X-C基序配体8、干扰素γ、E-选择素、L-选择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链-多肽相关序列(MIC)A、MICB、颗粒酶A和颗粒酶B的浓度采用多重抗体检测(Luminex)。结果
样本来自18~70岁的男性和女性志愿者。丙泊酚单独麻醉后,IL-4(P=0.)、IL-6(P=0.)、IL-21(P=0.)、IL-22(P=0.)、C-X-C基序配体8(P=0.)、MICB(P=0.)和颗粒酶A(P=0.)浓度升高(图1)。图1项目Ⅰ。单独使用丙泊酚。每项测量指标在麻醉前后的百分比差异(n=31)(T0与T1)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后,IL-17(P=0.)、干扰素-γ(P=0.)和MICA(P=0.)降低,而IL-6(P=0.)和L-选择素(P=0.)升高(图2)。图2项目Ⅱ。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每项测量指标在麻醉前后的百分比差异(n=30)(T0与T1)项目II与项目I在T0和T1之间相比,血清干扰素(P=0.)、白细胞介素17(P=0.)和MICA(P=0.)浓度较低,IL-6(P=0.)和L-选择素(P=0.)浓度升高(表1)。表1血浆白细胞介素(IL-)2、IL-4、IL-6、C-X-C基序配体8(CXCL8)、IL-10、IL-17、IL-18、IL-21、IL-22、IL-23、干扰素γ(IFNG)、L-选择素、E-选择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链-多肽相关序列(MIC)A、MICB、颗粒酶A和颗粒酶B在T0和丙泊酚(项目I)麻醉后以及丙泊酚/瑞芬太尼(项目II)麻醉后的血浆浓度对比单用右旋美托咪啶后,IL-18(P=0.)、L-选择素(P=0.)、E-选择素(P=0.)和颗粒酶B(P=0.)均降低(图3)。瑞芬太尼配伍右美托咪啶使用后,仅INFγ(3.92%)和MICB(1.03%)在T1时增加(改变无统计学意义)(图4)。另外,单用右旋美托咪啶与瑞芬太尼配伍右美托咪啶使用后,每项测量指标在麻醉前后无明显变化(表2)。图3项目Ⅲ。单独使用右美托咪定。每项测量指标在麻醉前后的百分比差异(n=17)(T0与T1)图4项目Ⅳ。使用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每项测量指标在麻醉前后的百分比差异(n=17)(T0与T1)表2血浆白细胞介素(IL-)2、IL-4、IL-6、C-X-C基序配体8(CXCL8)、IL-10、IL-17、IL-18、IL-21、IL-22、IL-23、干扰素γ(IFNG)、L-选择素、E-选择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链-多肽相关序列(MIC)A、MICB、颗粒酶A和颗粒酶B在T0和T1时单独使用右美托咪定(项目Ⅲ)麻醉后以及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项目Ⅳ)麻醉后的血浆浓度对比结论在没有接受手术的健康志愿者中,不同麻醉药物的静脉注射方案中,循环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呈现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麻海新知的点评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没有手术损伤的情况下,比较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与否对健康志愿者循环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不同麻醉药物的静脉注射方案中,循环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呈现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本研究观察到,单独使用丙泊酚麻醉后,循环细胞因子升高。IL-4和IL-6浓度升高表明Th2应答的产生。
此外,IL-21和IL-22浓度升高可提示Th17反应产生,而颗粒酶A的变化可提示细胞*反应。虽然在不同的志愿者中进行,但瑞芬太尼加入丙泊酚似乎降低了介导Th17(IL-17)和Th1反应(IFNγ)的细胞因子的循环浓度。相反,参与Th2反应的细胞因子(IL-6)和L-选择素增加。单用右美托咪啶后,IL-18、L-选择素、E-选择素和细胞*蛋白酶颗粒酶B均降低。右旋美托咪啶与瑞芬太尼合用后,虽然细胞因子之间的变化比单用右旋美托咪啶大,但无明显差异(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观察到丙泊酚输注后IL-21和颗粒酶A浓度升高。颗粒酶是一种通过凋亡杀死细胞的细胞*性蛋白酶,存在于NK细胞和细胞*性T细胞的颗粒中。颗粒酶B浓度升高已被报道为大肠癌患者无癌生存的预后标志。IL-21是Th1反应上调的关键细胞因子,通过细胞免疫来控制肿瘤的免疫反应。在本研究的研究中,本研究发现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使用时Th1/Th2比值降低,这主要是由降低IFNG浓度所决定的。本研究发现当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使用时,Th1/Th2比值降低,这主要是由于IFNG浓度的降低所致,IL-21是Th1反应上调的关键细胞因子,在控制肿瘤免疫反应的过程中,IL-21是通过向细胞免疫转变而起作用的。
已有多项研究报道,右美托咪啶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IL-1、IL-6、TNF-α和IFNG)浓度、皮质醇浓度和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在本研究中,给予右美托咪啶可降低IL-18、L-选择素、Eselectin和颗粒酶B的浓度。免疫系统的激活程度下降也会在NK细胞激活方面产生不利后果。随着黏附分子(L和E-选择素)浓度的降低,NK细胞的募集也可能减少。在右美托咪啶中加入瑞芬太尼后相关的细胞因子种类与在丙泊酚中加入瑞芬太尼后的细胞因子相关的种类并不一致。然而,因为本研究没有单独测量瑞芬太尼后的细胞因子浓度,所以本研究不能就瑞芬太尼的效果得出任何结论。
一项与本研究的对比研究还分析了丙泊酚和右旋美托咪啶对健康志愿者循环细胞因子的影响。该研究得出结论,右旋美托咪啶似乎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而丙泊酚似乎具有混合的促炎和抗炎作用。这些结论与本研究的发现是一致的,尽管输液持续时间和最后一次采集血样的时间点不同。此外,本研究还检查了在两种麻醉药物中添加瑞芬太尼的情况,就像日常实践中所做的那样。在右旋美托咪啶与丙泊酚联合应用的研究中,作者得出结论:右旋美托咪定通过提高NK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比例来减轻围术期的免疫抑制,有利于免疫功能。
总之,丙泊酚似乎与NK细胞活化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增加有关,但也与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接受右美托咪啶治疗的志愿者主要表现为抗炎细胞因子种类的变化。考虑到观察到的Th1/Th2比率的降低,瑞芬太尼加入丙泊酚似乎没有产生被认为有利于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种类的变化。本研究的数据进一步支持麻醉药物的选择可能影响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假设。本研究揭示了联合麻醉药物之间的差异,强调了进行前瞻性临床试验的必要性。
(编译马昌盛述评杨涛)
公益支持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原始文献:DirkJBosch,MatijsVMeurs,RianneMJongman,PeterHeeringa,WayelHAbdulahad,MichelMRFStruys.Effectsofpropofolanddexmedetomidinewithandwithoutremifentanilonserumcytokineconcentrationsinhealthyvolunteers:aposthocanalysis.BrJAnaesth.Sep;(3):-.doi:10./j.bja..05..EpubJul11.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麻海新知”系列回顾:
点击标题,温故知新
BJA:术中机械通气频率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
非心脏手术后低血压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完善麻醉感染控制管理体系刻不容缓:《手术室麻醉工作区感染预防指南》的解读
吸入全麻对非手术志愿者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NEJM:物理疗法与糖皮质激素注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脊柱外科手术的多模式镇痛方案
术后急性疼痛与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相关
改变吸入氧浓度分数在全凭静脉或吸入麻醉中对系统血流动力学、肾灌注和肾氧合的影响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与术后死亡率的关系
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梗死抢救失败的危险因素
JAMA:静脉输注对乙酰氨基酚对腹部术后低氧血症的影响
地塞米松可降低婴儿人群心脏手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吗?
地塞米松可降低婴儿人群心脏手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吗?
他汀类药物减少围术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哺乳期女性的麻醉与镇静指南(版)
新型冠状病*肺炎相关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型异质性与临床管理建议
人工智能用于超声引导下的区域麻醉中的图像解释
围术期超敏反应:诊断挑战与管理要点
氨甲环酸对急性出血患者基线死亡风险的影响
临终期重症患者撤除机械通气时的镇静实践与不适
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麻醉类型与系统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情况
肌松残余与全麻术后肺部并发症:来自最新研究的临床证据
围术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对腹部大手术术后效果影响: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
镁剂可改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膀胱不适
周围神经阻滞术后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和病因:回顾性队列研究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实施及时机:CENTER-TBI研究
院外心搏骤停患者肾上腺素的骨内给药与静脉内给药的相关研究
是否限制苯二氮?类药物使用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垂直神经留置导管比平行神经更易移位?
《ESA/ESICM联合指南:围术期低氧血症患者无创呼吸支持治疗》要点解读
麻醉前应用锁骨下静脉/锁骨下腋静脉超声预测全麻诱导后低血压
PACU患者的呼吸抑制:来自梅奥医学中心的临床经验
急诊开腹手术患者术前贫血与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临床评分和生物标志物在患者围术期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剖宫产手术脊髓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来自RCT的系统回顾和网状meta分析
即时肺部超声在COVID-19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成年阶段接受全身麻醉手术与老年后脑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增加无关
羟乙基淀粉与外科患者术后肾脏并发症的关系
局麻药物在神经周围纵向扩散范围和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的关系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撤机困难的管理策略
椎管内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和单独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腹主动脉瘤修补术的短期预后差异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抢救失败的危险因素
瑞芬太尼与心脏手术围术期血糖反应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30天内并发症与死亡的关系
安全指南:产科椎管内阻滞相关的神经学监测(版)麻醉医师协会和产科麻醉医师协会联合指南
BJA:年龄和BMI对全身麻醉患者肺不张的影响
择期非心脏手术中机器学习衍生的术中低血压早期预警系统对低血压深度和持续时间的影响
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与脑氧饱和度降低的关系
腹腔镜下减肥手术在快速康复方案中增加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价值分析
新型冠状病*肺炎患者的重症治疗:挑战与建议
6%羟乙基淀粉/0.4对心脏手术患者肾功能和止血功能的影响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使用阿司匹林或可乐定对术后1年结局的影响
七氟醚与帕金森病丘脑底核神经元活性与深部脑电刺激的临床疗效
优化老年患者的围术期血压管理
对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起搏器和复律除颤器)患者围术期管理的实践建议
Anesthesiology:预防患者和医护人员感染应成为新型冠状病*流行时期的新常态
腹腔镜手术中基于腹内压调节PEEP的研究
重症及麻醉团队救治或监护新型冠状病*感染患者的实用建议
神经肌肉阻滞剂在ARDS早期的适用性
鞘内注射布比卡因/吗啡对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
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小潮气量和中等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APSF:处置新型冠状病*感染患者的围术期注意事项
择期手术后的急性肾损伤与死亡风险
新型冠状病*肺炎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术的感控建议:基于SARS患者气道管理的文献回顾
困难气道学会:成人清醒气管内插管指南
利用超声评价妇科开腹手术中PEEP/肺复张手法与呼气末零压对肺不张的影响
术前维生素D浓度与非心脏手术术后心脏、肾脏及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术前虚拟现实模拟体验可降低择期手术患儿的焦虑和疼痛
职业感染:麻醉科医师面临的风险
感染控制与麻醉防护:基于SARS疫情暴发的管理经验和麻醉指南
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的局部麻醉药物选择:贝叶斯网络meta分析
围术期个体化肺开放通气策略时氧浓度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
多学科医疗整合措施对髋部骨折手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一项质量改善研究
成人和儿童手术室外操作镇静前禁食的国际多学科共识声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