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近端手术后,弓部、远端新发病变再次手术风险依旧存在。年1月10日,第十二届阜外主动脉病变治疗研讨会上,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胡佳教授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文献与病例深入解析。
概 述A型夹层近端置换术后,约有20%~30%患者主动脉弓部出现瘤样扩张[1]。不过,国外以升主动脉或半弓置换为主,而国内以全弓或象鼻支架为主。就我院治疗情况来看,术后瘤样扩张的发生率在5%~10%,远低于国外的发生率。相关Meta分析[2]也显示,升主动脉置换术后,主动脉再手术率约为2.4/人年。另外,既往心脏开胸手术是发生各类主动脉夹层的重要危险因素[3]。对于升主动脉近端手术后新发弓部病变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开胸手术、杂交手术以及全腔内治疗。下文就从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传统开胸手术传统开放手术后,再次手术会发现心包粘连分界不清。而且再次开胸手术,术中血管损失风险较大。总之,升主动脉置换术后新发弓部病变传统开放手术风险极大。
复合主动脉弓修复(HybridAortioRepair,HAR)现如今,较热门的杂交手术(开放手术+介入治疗)可以避免低温停循环/减少体外循环时间;有助于降低脏器、凝血系统功能障碍的风险;主动脉弓部重建更简便;有利于主动脉远端良性重塑。年发表的《杂交技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病变中国专家共识》[4],细化了Hybrid技术分型。其中,Ⅰ/Ⅱ/Ⅲ型杂交同样需要再次开胸。对于二次手术患者,不能降低开胸带来的风险。Ⅳa型还是需要开胸;Ⅳb型可采用杂交手术,避免再次开胸。图1.Hybird技术分型
全腔内修复
采用全腔内技术重建弓上分支,可采用烟囱支架技术、原位开窗技术或者体外开窗/开槽技术。但这样,可能由于自身升主动脉直径、质量问题,缺乏耐久性稳定的近端锚定区,支架近端也存在逆撕风险。而在升主动脉置换术后,人工血管充当近端稳定,成为可靠的支架近端锚定区。所以,全腔内修复的优势在于:避免体外循环及神低温停循环;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近端置换人工血管后安全的锚定区。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弹性回直力;弓上分支重建方式,包括:预开窗、原位开窗、烟囱支架,各有缺点和技术难点。病例分享
病例1(男性,67岁)主诉:眩晕1月余,胸闷加重10天余。
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
手术史:28年前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19年前因“升主动脉瘤+AI(重度)”行Wheat手术;10年前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心脏彩超:(-)。
手术策略:弓上三分支原位开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手术步骤:股-颈动脉转流;释放远端限制性支架+近端主体支架;无名动脉原位开窗+支架植入;左颈总动脉原位开窗+支架植入;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支架植入。
手术要点:注意支架直径的选择与人工血管直径及预计锚定位置的关系;近端锚定区位置判断及预估裸支架位置与人工血管皱褶、冠脉开口的关系;术中超硬导丝的走行,支架输送鞘tip头长度、右冠吻合口及人工瓣膜的保护。
病例2(男性,66岁)主诉:急性胸背痛1天余。
既往史:高血压。
手术史:5年前因DebakeyⅡ型夹层行升主动脉置换术。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血肌酐umol/L。
心脏彩超:(-)。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