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贯彻早期子宫颈癌根治性手术Q-M新分型手术精细化的指导思想,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李斌教授团队提出了侧方宫旁淋巴结切除法(LPLND)。LPLND摒弃了传统手术整体钳夹主韧带的粗犷操作方式,将主韧带中的淋巴组织与子宫血管分离,单独切除,以体现手术精细化。10年的临床实践证实LPLND方法安全、易行,减少了术中出血风险。更重要的是LPLND显著提高了宫旁淋巴结的检出,从而减少了宫旁转移的漏诊。此研究结果已于去年年底发表。
一直以来,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是治疗FIGOIB~IIA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治愈率超过了80%。大范围切除主韧带则是宫颈癌根治术的核心步骤。传统方法是在根部大把钳夹、切断主韧带组织,并不对其中的具体结构进行细致分离。根据最新解剖学理念,主韧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子宫支持韧带,而是由子宫的供应血管、淋巴组织及自主神经组成的复合结构。
传统方法粗犷的处理主韧带不但可以损伤其中血管、自主神经结构,导致出血及盆腔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也可以导致其中宫旁淋巴结(parametriallymphnode,PLN)的漏检。宫旁受侵是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包括肿瘤直接侵犯宫旁组织和PLN转移两种情况,其中以PLN转移为主。漏检转移的PLN无疑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年Querleu和Morrow提出了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新的分型(Q–M分型)方法,经过年的改版更新,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Q–M分型即将取代应用半个世纪的Piver分型,成为指导宫颈癌根治术的新标准。精细化处理子宫主韧带是Q–M分型主推的全新理念。PLN切除术也纳入了新分型之中,但至今尚缺乏对其技术应用及临床效果的相关报道。
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妇科李斌教授团队自年与新分型同步开始实践这一理念,提出侧方宫旁淋巴结单独切除法(lateralparametriallymphnodedissection,LPLND),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十年间对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术中采用了LPLND方法单独切除PLN,同期该院例患者接受了传统根治性子宫切除术(CRH)治疗。对以上病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已经总结成文,发表于年第6期的ChineseJournalofCancerResearch上。
提出了明确的PLN切除技术方法目前Q–M分型中纳入的PLN切除术还只限于一种概念,而李斌教授团队提出的LPLND则定义了明确的技术方法。LPLND其实并不复杂,只在处理主韧带(侧方宫旁)组织时与CRH手术有所不同,其余手术步骤相同。本方法更多的是体现了对于主韧带精细化处理的理念。LPLND单独切除的是子宫动脉及静脉周围的PLN组织,其中包括了与子宫动脉伴行分布的PLN。强调血管与淋巴结分开处理,其具体步骤如下。
先在髂内动脉的内侧分离膀胱侧间隙和直肠侧间隙达到盆底水平,显露髂内静脉及属支。在两个间隙之间充分显露侧方宫旁组织。再将所有包绕子宫动脉、子宫浅静脉及子宫深静脉的PLN与血管分离后切除,手法与盆腔淋巴结切除类似。切除范围包括沿着子宫动脉分布及包绕子宫深静脉的两部分PLN淋巴脂肪组织(图1)。
图1.应用LPLND方法切除子宫血管周围的PLN脂肪组织。PLN,宫旁淋巴结;PLN(A),沿子宫动脉分布的PLN;PLN(B),子宫深静脉周围分布的PLN;Ut,子宫;Ur,输尿管;UA,子宫动脉;SUV,子宫浅静脉;DUV,子宫深静脉;IIV,髂内静脉;IIA,髂内动脉;ON,闭孔神经;EIV,髂外静脉;EIA,髂外动脉。切除后的PLN要单独送病理检查。LPLND切除范围并不包括髂内动脉外侧及闭孔神经深部的淋巴组织,这个部位的淋巴结常规作为盆腔淋巴组织的一部分一同切除。LPLND实际切除范围与CRH手术相同。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LPLND注重彻底切除主韧带内子宫血管周围的PLN,从而对血管进行了精细分离和裸化。在切除PLN后就可以对子宫血管进行逐根夹闭、切断,这样就避免了CRH整体处理主韧带造成的血管钳夹不全引发的大量出血。从本研究结果看,LPLND组手术时间较CRH组有所延长(.23±59.minvs..69±56.min,P=0.)。但LPLND组无大出血的情况出现,输血比例显著低于CRH组(19.0%vs.29.0%,P<0.)。显示LPLND虽有少许费时,但减少了出血,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提高PLN检出,避免遗漏转移文献报道既往几项研究曾采用特殊的病理方法,将宫颈及宫旁组织整体取材,制成“大切片”,以获得宫颈肿瘤与宫旁组织的“全景”信息。这些研究发现PLN的识别率最高可达到93%,由此推断PLN应在女性中普遍存在。但采用常规病理检查发现的宫颈癌PLN检出率仅为7.1%。常规病理漏检PLN的原因考虑其体积较小,如与子宫标本一同切除,病理医师对PLN的取材存在困难。
本研究中CRH组仅靠病理科医师检查子宫大体标本,只有11.6%的病例检出了PLN。而在LPLND组中PLN检出率达到96.7%,较CRH组PLN检出率明显升高(P<0.),这归功于LPLND组中对宫旁淋巴脂肪组织的单独切除送检。本研究LPLND组中6.8%患者发现PLN转移,而CRH组仅0.8%患者发现有PLN转移,两组差异显著(P<0.)。可以看出,LPLND是通过提高PLN识别率,进而提高PLN转移检出率,避免了漏诊,这是李斌教授团队提出的LPLND方法最具价值之处。
应用前景及展望
十年的研究与实践证实,李斌教授团队建立的LPLND方法安全、易行,为改进主韧带切除这一宫颈癌根治术的关键手术步骤提供新思路。LPLND提高了PLN转移的检出,对于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发挥重要作用。此外,PLN作为距离宫颈肿瘤原发部位最近的一站淋巴结,理论上最有可能为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未来前哨淋巴结活检广泛开展,应注意对此部位的前哨淋巴结的识别与切除。另外,LPLND已经整合纳入本文作者提出的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的改良术式(医肿术式)中。
本改良手术的特点是将复杂的盆腔自主神经结构置于输尿管下方的组织平面中整体保留,从而简化了步骤,降低了技术难度,在神经平面外侧切除PLN组织保证了手术的侧方根治性。针对LPLND,有待于开展多中心研究探讨其价值。
原文出处:ZhaoD,LiB,ZhengS,OuZ,ZhangY,WangY,LiuS,ZhangG,YuanG.Separatelateralparametriallymphnodedissectionimprovesdetectionrateofparametriallymphnodemetastasisinearly-stagecervicalcancer:10-yearclinicalevaluationinasinglecenterinChina.ChinJCancerRes;32(6):-.doi:10./j.issn.-..06.08.李斌教授论文通讯作者,现任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妇瘤科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妇产科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育健康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学装备学会妇产装备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妇产分会副主委,以及《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编委等职。
临床上擅长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的大型根治性手术,特别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科研主攻方向为妇科肿瘤手术技术创新及基础转化科研工作。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首都特色临床应用专项在内的科研课题共1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5部。
赵丹教授论文第一作者,现任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妇瘤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妇瘤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妇科肿瘤防治专委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妇产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分会青年委员等职。
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里根医疗中心及纽约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研修妇科肿瘤综合治疗及手术技术。擅长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瘤的大型根治性手术及微创治疗。开展“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等多项新型手术。主编《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新分型及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等专著2部。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课题共6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向专家约稿,专家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本期嘉宾
周国锋
医院院长、介入科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博士、清华大学医学管理硕士、中华放射学会分子影像组委员、中华放射学会肿瘤介入学组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组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及武汉市医疗管理专家库专家。从事放射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
擅长:肝癌、肺癌、肾癌等恶性肿瘤综合介入治疗;肝血管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子宫肌瘤等良性实体瘤的介入治疗;门脉高压症、布-卡综合征介入治疗;肾性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颈动脉狭窄等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肾积水、阻塞性*疸、输卵管闭塞性不孕、肾囊肿和肝囊肿的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如何介入治疗?
1、灌注化疗局部灌注化疗的优点:
l肿瘤接受的化疗药物浓度较高,加强了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的作用;
l患者其它正常部位接受到的化疗药物非常少,全身*副作用低;
l局部灌注的用药量较全身化疗少。
2、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癌介入治疗(TACE)的核心原理,就是通过X线监视下将细导管插入肝癌的供血动脉内,体外通过导管直接可注入药物到癌组织内,然后堵塞肿瘤的供血血管,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让癌细胞没有养料和氧分,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
3、微波消融治疗微波消融跟我们家中常用的微波炉加热的原理是一样的,不同于家里微波炉的是,医院用的是微波消融仪更精细,它发热的部位是一根针尖,加热的范围可调控。微波消融治疗肿瘤就是利用微波电磁场的作用,让肿瘤组织内的水分子、蛋白质分子产生高速振动,造成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摩擦,在短时间内产生高达60-℃的高温,导致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说简单一点,就是肿瘤被“烧死”了。
4、射频消融介入医生在影像的监视下把射频消融针(射频电极)精准地插入肿瘤内后,接通射频电源,经电极针定点发射射频波到实体肿瘤中心使肿瘤带电,在高频交流电作用下,肿瘤内的离子往返高频震动,从而摩擦产热,使肿瘤局部发热,肿瘤细胞脱水,细胞内蛋白变性,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这也是将肿瘤细胞“烧死”的方法。
5、冷冻消融介入医生在影像的监视下把冷冻消融针插入肿瘤内,可以让肿瘤内温度迅速降低到零下℃,再迅速上升至零上20℃-40℃,通过这种温度梯度的变化可以导致肿瘤细胞蛋白质变性坏死,让肿瘤细胞活活“冻死”。
6、放射性粒子利用放射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尤其是对射线敏感的肿瘤。介入医生可以把具有放射作用的粒子直接经过特定的装置放入肿瘤内部,让粒子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持续发出射线不断杀伤肿瘤。在最大限度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的同时,却又能达到摧毁肿瘤的目的。
7、无水酒精消融经皮肝穿刺无水乙醇瘤内注射(PEIT),将无水酒精注入肿瘤组织内,利用无水乙醇的蛋白凝固作用,直接对肿瘤组织迅速脱水固定,使肿瘤细胞收缩、血管管壁变性、内皮破坏等致使肿瘤组织坏死。这种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安全、经济、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肝癌直径3cm,而肿块数目不多的患者。
8、联合治疗介入医生根据病人病变的特点可联和应用TACE、射频/微波消融、放射粒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PD-1/PD-L1)等等,更大程度地杀灭肿瘤,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才能预防肝癌?
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最实际和有效的方法,主要是乙肝疫苗接种。有研究显示,全民性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可在10年后有效地把乙型肝炎病*表面抗原携带率由10%降低至1.3%。并在16年后使肝癌发病率明显降低。
戒烟限酒
酒精可引起三大类肝脏疾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这些疾病均都可以进一步发展为肝癌。
长期每天饮用50~70克酒精的人群就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果每天饮酒折合成酒精大于80克,且持续时间超过10年,肝癌发生的风险会激增5倍。
不滥用药物
一些抗生素、止痛药、避孕药、降糖降脂药、感冒药以及部分中草药,都可能损伤肝功能。要做到遵医嘱服药,尽量避免联合用药。服用多种药物容易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不可迷信偏方和广告上的所谓“保肝药”“提高免疫药物”“营养药”等,切忌滥用。
把好“入口关”
不要吃霉变的稻米、玉米、花生等食物,保证饮用水安全卫生;炎热潮湿的南方地区居民要合理储存谷物和植物油,防止发霉;日常少吃油炸食品,避免摄入过多高脂、高盐、高油食物。
定期体检
健康体检是早发现肝脏疾病的有效措施,如肝脏超声、肝功能检查、乙肝五项、HBV-DNA、血常规、甲胎蛋白(简称AFP)等,都能有效发现肝脏疾病。
随着年龄增长,受机体代谢、细胞老化及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细胞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也增大,总的来说,肝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慢性肝炎患者;有肝癌家族史者;长期嗜酒者;生活在肝癌高发区的人群;饮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水;长期高脂饮食者。
上述高危人群除了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外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定期体检。
湖北之声
《健康合伙人》节目
首播时间:11:00——12:00
重播时间:20:00——21:00
次日凌晨4:00——5:00
欢迎加入《健康合伙人》听友群
编辑:叶静审核:李*震、马林监制:洪燕、简然、徐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