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主要应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结合生理、解剖、病理解剖知识与临床医学对患病的部位、性质或功能障碍作出概括性或肯定性诊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的应用又使超声诊断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被誉为无创的血管造影。血管超声是超声领域的一个亚专业,涉及面最广,许多器官的超声检查都涉及血管、血流。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在血管超声检查指南中将血管超声检查部位归为三个部分:头颈部血管、腹部血管、四肢血管[1]。血管超声通过三种方式来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血流信息:二维灰阶图像可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信息,如血管内径、形态、管壁异常、是否存在血栓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定性地显示血管内血流的流速、方向、有无异常血流;频谱多普勒可记录血管内血流形式的改变,定量地显示血流速度,并可计算血流量。目前使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均具备这三项成像功能。
1 血管超声在动脉系统病变中的应用
1.1 动脉阻塞类病变
成人动脉阻塞性病变主要是动脉粥样斑块所致的动脉硬化闭塞症,儿童的动脉阻塞性病变多为先天性和动脉炎所致的狭窄。先天性狭窄往往部位单一,常见的有主动脉缩窄、肾动脉狭窄等。而动脉炎所致者可累及多个部位,如颈总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等。超声对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可以从二维灰阶图像、彩色血流显像及多普勒血流频谱三个方面来诊断。二维灰阶图像可直观地显示病变处血管的狭窄、狭窄后扩张;彩色血流显像能显示狭窄部位的花彩血流。狭窄处多普勒血流频谱有3个指标可以评价狭窄程度[2],即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峰值流速、近心端/狭窄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比。狭窄处流速增快最具意义,与狭窄程度成正比,但当管腔直径减小超过80%时,因血流阻力很高,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可能正常、甚至低于正常。狭窄处舒张末期峰值流速:直径减小低于50%时,舒张期狭窄两端压力阶差并不明显,故舒张末期流速仍在正常范围,直径下降在70%~90%时,舒张期两端压差随狭窄程度加重而增大,且增加比例超过收缩期速度,对重度狭窄而言舒张末期速度峰值更有意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近心段/狭窄处,可以减少因个体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如心功能、心率、血压、血管顺应性的影响,在心功能减弱时收缩期峰值流速可能会低估狭窄程度。此外狭窄近心端和远心端血流频谱改变对动脉狭窄的诊断也有重要的提示作用。通常近心端会表现为搏动性增高、血流量减少,即波峰窄而尖、舒张期血流少且为逆向,但如有侧支建立,这一改变会得到修正;而狭窄的远心端会呈现低速、低搏动性,即波峰延迟,波峰降低。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疾病活动性评价、血管狭窄判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