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高血压患者逐渐增多,根据我国的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在中国每10个成年人中都有三个以上高血压患者。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提高,/90毫米汞柱这个高血压评估标准也逐渐地深入人心。许多人认为,只要血压测量值高于90毫米汞柱时,就会被确诊为高血压。
40岁的张先生也不例外,前些日子他在家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值高于/90毫米汞柱,加上那段时间刚好经常出现头晕的症状,他就以为自己已经患上了高血压。在没有经过医生诊治的情况下,他就私自买了降压药。
可是服用了一段时间,身体的不适感却越来越强,医院问诊。经过检查发现,张先生根本都没有患高血压,还因为私自服用降压药给身体带来了坏的影响。很多人可能会问他的血压值不是已经超过/90了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高血压是什么
高血压是常见的脑血管慢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多见,主要是指人体内血压高于正常值的病症。血压是人体的一项基本生命体征,血压正常对维持人体基本健康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在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过程中,会推动血液的流动给血管壁形成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血压。心脏收缩时形成的血压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形成的血压叫舒张压。我们常说的血压值就是由这两个血压构成的。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高血压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患病人群也开始呈年轻化趋势。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并不相同,在中国,北方地区高血压患病率要高于南方地区,城市的发病率要高于农村。
要了解高血压的发病原因,首先要知道高血压的类型。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目前并不能完全被确定,主要和遗传有着相关性。有超过一半的高血压患者都有着家族遗传史,现代医学上认为,这类高血压是由多基因遗传物质导致的。
情绪和环境也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如果精神长期保持紧张焦虑,或者长期处在高噪音的环境中,都可能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高血压的发病和年龄也十分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高血压的风险也在增高。
另外,不良生活习惯是造成高血压的非常关键的因素。有很多人长期保持着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重油重盐,吸烟酗酒,长期熬夜等,这些都会影响血压。一些药物也会形成高血压,如长期服用避孕药止痛药,激素类药物等。
而继发性高血压的形成主要是受其他疾病的影响。如身体患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过度肥胖等。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症有嗜铬细胞瘤继发高血压,肢端肥大症。这两种类型的高血压中第一种原发性高血压占比最大,约占整个高血压患者的95%。
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在早期很多人都没有明显的症状。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头疼,颈部紧张不适,头部昏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焦虑的情况,这些情况出现后,就会出现血压值得升高,当身体充分休息之后,血压又会回落至正常。
随着患病时间的不断推移,患者的血压会有明显的升高,身体症状也会更加明显,这时的高血压处在缓进型高血压阶段。临床上患者会出现四肢麻木,心悸心慌,头疼脑胀,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随着身体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在情绪激动或过度疲劳后,血压会出现上升。晨间血压也会出现快速的上升现象。这就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会突发在清晨的原因。
当血压过度升高到一定的指标时,机体就会出现剧烈的反应,如恶心呕吐,剧烈头疼,四肢抽搐,神志不清等。这时的高血压就已经进化成急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危重症,会对心脏大脑和肾脏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的损伤,引发相关疾病如心肌梗死,肾脏衰竭等。
而继发性高血压的症状就不止血压升高这一表现,因为这类高血压是由于身体的自身疾病引起的,所以在血压升高的同时,还会有明显的其他病症,也会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有着特殊的症状。如果患有主动脉缩窄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升高可能仅存在于上肢。
高血压不及时的治疗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血管遍布全身,血液流经身体的各个器官,血压的升高会使得全身动脉硬化。当大脑,肾脏,眼部,心脏等重要器官处的动脉发生硬化时,会引起各种危及生命的病变。
高血压会增大患心脑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而变硬的血管壁会逐渐变得脆弱,血压的持续升高过高的压力而破裂,这样就会因脑出血,许多人都是因为这些失去了生命。
而针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还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决定,主要是通过患者的病因来入手。对那些因为年龄增大,身体各器官衰老导致的高血压,需要让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如果是由身体原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就要先治疗原发疾病,如果血压仍然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则需要服用降压类的药物。
血压高于/90能确诊吗
张先生因为血压超过90,就以为自己患有高血压,医院之后,医生却告诉他并没有患高血压。这是因为血压的确认不能仅有一次测量来决定,血压是波动的,它会随着人体的状态而发生改变。
临床上,对高血压的确认依据是,被测者在没有使用降压药的前提下,在不同的日子连续三次以上所测血压值都大于/90,才可以被认定为高血压。
被测者测量前的状态会影响测量结果,如剧烈运动过后立马进行测量,或者吃饱饭就开始测量。另外,被测者的情绪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也很大,当被测者情绪过于激动时,测量结果也会不准确。医院进行测量,看见医生和护士会出现心里紧张,或者由于担心测量结果异常而出现焦虑情绪,都可能会导致血压的暂时异常。
而很多人在家庭测量的过程中,操作失误也会使得结果异常。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血压仪出现故障,当前很多血压仪是电池供电,使用久了以后会出现电量不足。如果使用者没有及时发现,也会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异常。
当血压值超过/90时,要先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排除设备故障引起的偏差。即使身体没有不适,也要在接下来的一周里继续测量血压,如果血压仍旧不正常,医院进行动态血压检测和身体检查。
高血压的测量和确诊
血压的测量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测量者在测试前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提前15分钟恢复心境的平稳,不能过度的饱腹,以坐姿来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要将肘部和心脏处在同一水平位置。一切准备就绪以后,才可以开始测量。测量的具体步骤如下。
1、调良好的身体状态
因为情绪和运动都会影响人体血压的变化,在过度激动,悲伤或者剧烈运动以后直接测量血压,血压值并不能作为诊断使用。所以要想得到精准的血压值,测量者需要在测试前进行充分的休息,不暴饮暴食,同时戒烟戒酒,情绪调整平和。
2、测量前的准备
开始测量血压前,需要让被测者坐立端正,同时将胳膊和被测者的心脏处在同一水平位置。将血压计袖带绑在大臂距肘窝三厘米处,调整松紧合适。袖带的高低和松紧都会影响血压的测量值。当有些测量者因为身体原因不便采取坐姿时,可以采用卧位的方式进行测量。
测量开始
我是在家使用家用血压仪进行测量,要首先检查血压仪是否正常,血压仪的电量是否充足。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慢慢地充气和放气,连续测量两次到三次,取平均值。
医院用绑带测压仪进行测量。不过需要缓缓慢充气,直到听不见被测者的心跳声即可停止,然后缓缓放气。当听见第一个声音的时候所显示的数据即为高压,等声音降低或者出现变声的时候所显示的数据为低压。
想要更精准地判断是否患有高血压,除了血压测量外,还需要进行一些其他的检查。如血常规,饭后血糖,生化,尿检等实验室检查。来判断血压升高是否由身体其他疾病引发,如肾部功能衰竭引发的高血压,糖尿病引发的高血压等。
胸部X线,颈部超声,心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判断心脏血管是否发生异常。心电图则可以检查患者是否患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医生会根据这些检查结果综合判断高血压是否存在已经高血压发病原因。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和患病史综合判断,明确患者的高血压类型,高血压的等级,以及是否合并有其他器官的疾病。还需要特别注意患者脑部,肾脏以及心脏血管的情况。
四、生活降压小细节
血压偏高或者已经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将血压降下来是十分重要的。除了服药降压药以外,生活上不良习惯的更正对血压调节也有作用。饮食上改掉暴饮暴食,高油高盐的习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吃宵夜。每日保证睡眠充足,用积极的态度和高血压抗衡。除了这些,还有一些生活小细节值得大家注意。
少吃盐重要,补充钾也重要
我们都知道,钠盐对血压影响很大,人每日食用的盐不能超过六克,过多的食用盐会大大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所以日常饮食用中要少吃盐,饮食尽量清淡,炒菜时调味品不要加太多。补充蛋白质可以通过食用鱼肉,瘦肉和鸡肉。多吃水果和蔬菜,像草莓,蓝莓山药,生菜等。
但是,除了要注意减少盐的摄入,及时的补充钾也很重要。年,高血压营养期刊发布一篇文章称,经过研究发现钾元素有着很好的降压效果。现代人饮食不均衡,很容易导致体内钾元素不足。含钾元素较多的食物有橘子,香蕉,草莓,菠菜,山药等。
坚持运动,拒绝肥胖
肥胖人群在高血压患者中占很高的比例,过多的脂肪不仅会导致高血压,还会是身体各项指标异常。坚持运动,燃烧脂肪就是一个很好的习惯。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头晕,心率不齐的现象。所以,运动的选择也很重要,尽量选择有氧运动如骑车,慢跑,快走。
通过运动来控制血压需要坚持,血压偏高的人群最好能做到每周三次以上的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超过30分钟。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将心率保持在以下。身体感到不适时,及时停止。
3、坚持服药
很多高血压患者做不到坚持服药,他们担心每天服药会给身体带来副作用,损害肝脏。有的则觉得自己症状较轻,没必要吃药,就擅自停药。等血压又一次升高时,再服药,就这样导致血压起伏不定,体内相关激素分泌紊乱,这种情况对身体的危害十分大。
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血压的确诊不是一次测量就可以决定的,血压升高要判断是暂时的还是已经患病。血压值随着身体状态而波动,偶尔一次血压值高于/90,要提高警惕,对血压进行持续检查,来判断是否患了高血压。
当确诊高血压以后,不要过于焦虑,只要听从医生建议,每天按时服用降压药,调节自己的心态,健康生活,血压就能被很好地控制住,高血压也不会对身体产生大的影响。如果没有确诊高血压,或者血压值比/90低一些,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养成按时体检的习惯,日常生活改正不良习惯,为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