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何以笙箫默引爆同款跟风RIO鸡尾酒成最潮饮品
TUhjnbcbe - 2020/8/6 10:51:00

何仑:车价没有“免费的午餐”


最近我的《车价到底还有多少水分?》一文引来了一些争议,其中最典型的说法是:“最合理的就是按工资收入与购车成本的比例来衡量中国买辆车到底贵不贵。”一些媒体的同行也持有类似的看法:凭什么我们的收入只有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却要拿出同样多甚至更多的钱来买一辆使用价值相当的汽车?如果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一句话:不凭别的,就凭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还不够发达。


  实际上,我在6年前《车价与国际接轨,一个虚妄的神话》一文中曾详细回答了这个问题。当时有业内人士提出应该以“面条理论”(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力平价的“汉堡包理论”的中国版)来衡量车价:我国大城市的城市居民如果(当时的)月薪为2000元人民币的话,那么英国城市人口月收入大概是2000英镑;中国一碗面条大概需要5元人民币,英国大概要4英镑,用购买力评价理论换算,如果1元人民币相当于1英镑的话,可以说一碗面条的消费与国际接轨了;但汽车的差距则很大,国人需要攒上5年的钱才能买一台经济型轿车,而英国人一年的收入就可以买一辆不错的车了。所以,应改“与国际价格接轨”为“与国际消费接轨”,消费结构也就是消费品所占消费者支出或者收入的比例。


  我想起了韩寒关于逻辑的说法: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叫逻辑,一种叫中国逻辑。“与国际消费接轨”的逻辑首先是要收入与发达国家接轨,由人均月薪2000人民币变成2000英镑;还要标志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由目前的40%变为发达国家的20%左右;也要所有商品的价格与发达国家一致;更要标志贫富悬殊程度的基尼系数由目前十分危险的0.5降低到发达国家的0.3左右。而这一切通过人为操纵收入、汇率、价格等就可以实现,这与其说是中国逻辑,不如说是以免费午餐、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为特色的中国梦。大跃进时说是要“十五年超英,二十年赶美”,如今变成只需一夜了,浮躁在进步。[1][2]下一页像发达国家那样生活、消费,甚至比发达国家更好,如果是长远目标,的确值得追求。但中国有太多、太多的难题,车价只是这些难题的一个表象。中国劳动力成本的确比发达国家低很多,但普遍存在的效益低下也使很多方面成本高企,足以抵消劳动力成本优势,不仅如此,还欠下了环境、贫富悬殊等诸多迟早要加倍偿还的债务。就汽车而言,目前整车厂的劳动力成本仅占生产成本的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0%以上,而其他成本则居高不下,其中除了全球化随行就市的原材料成本外,相当部分是中国特色的各种税费成本、管理成本乃至制度成本。


  总体看来,理想的趋势是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增加劳动者收入是必须的),而其他成本的综合下降幅度超过劳动力成本的增长幅度,进而使车价在相对温和的竞争中趋于下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出不懈的努力,付出相应的代价。


  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竞争,而不是厂家的良心。以往,中国的汽车厂家和品牌数量虽然世界第一,汽车巨头悉数到齐,竞争全面铺开,但由于一些行业的限制性规定和需求增长过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很激烈,大家都有钱赚,只是多少而已,没到你死我活那一步。未来,随着需求增长的大幅减缓,很多企业此前为长期高速增长准备的产能将出现过剩,竞争将空前激烈,车价必然下降,厂家利润缩水;而另一方面为保护国产车,仍要对进口车进行一定限制,为保护自主品牌,也可能进一步实施一些倾斜性*策或潜规则,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竞争、稳定价格。所以,“汽车消费与国际接轨”虽然听上去很美,但就现实而言,依然是一句似是而非的废话。(原载于11月21日《国际商报》)


前一页[1][2]

1
查看完整版本: 何以笙箫默引爆同款跟风RIO鸡尾酒成最潮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