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之前,他和我早就商量好,我们俩中的一个人若需要急救,就赶紧来清华长庚。后来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这段话记录在一封信里,接信人——清华大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郭毅读后备受感动,“获得患者的信任,他们愿意把自己托付,当医生最大的感动莫过于此。”郭毅说。
感谢信的主人公是一位65岁的天通苑居民——刘先生(化名),写信的是他的妻子。就在前不久,刚吃完午饭,妻子收拾碗筷回来发现刘先生竟然晕倒在地,怎么拍打都唤不醒,惊慌的妻子赶紧将他送到离家最近的清华长庚急诊。
神经内科急诊值班医师王也接诊时发现刘先生双侧瞳孔已有散大的迹象,随后CT影像显示脑部大量出血。为了找出病因,王也紧急安排了CT血管造影检查(简称CTA),确诊“病根”——脑动脉瘤破裂。
脑动脉瘤是指脑部动脉血管壁出现向外膨出的局部囊性扩张,也就是说脑部的动脉血管上膨出个“包”,“包”壁薄弱,一旦破裂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刘先生的情况危在旦夕,想要把命拉回来,几率已经不高,但绿色通道的神经中心医师们还是决定“搏一搏”。前来会诊的郭毅当机立断,决定实施颅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与去骨瓣减压术“三术合一”,尽管手术复杂,难度极大,但郭毅要为患者争取一丝机会。
紧急送入手术室后,郭毅迅速实施开颅手术,发现患者脑张力极高,脑搏动已消失,情况比预想的更糟糕。
郭毅首先在显微镜下清除脑内部分血肿,降低脑压,然后在高倍显微镜下仔细沿大脑中动脉,一边清除血肿,一边逆行寻找破裂的动脉瘤。探查到大脑中动脉深处时,郭毅找到了囊状膨大的动脉瘤。然而动脉瘤壁非常薄,透过半透明的血管壁,甚至可以看到动脉瘤内湍流的血流,郭毅小心翼翼地清除瘤颈周围的血块,松解粘连,用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拆除了这枚“炸弹”。随后彻底清除周围血肿,刘先生的脑组织恢复了搏动。经过5个多小时手术,刘先生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抢救了回来。“手术成功!”郭毅激动地说到。
手术中的郭毅医生“手术结束后,大夫告诉我老刘散大的瞳孔已恢复正常,那一刻我揪着的心也才跟着恢复了正常。”妻子激动地说道,“后来我们家属把出事当天和术后医院的医生看,他们说这样大的出血量能抢救回生命实属不易,远在美国的医生看完片子也说‘Thislookslikeanintracerebralhematomawithagoodevacuationofblood(这看起来像是颅内血肿,血液清除良好)’。”
住院期间,刘先生的妻子一直守在病床前,突然遭逢这样的巨变,心头的重压让她变得非常脆弱,医生查房时常常沟通着就落起泪来。郭毅医生经常为她介绍病情和进展,用科学的知识缓解她的恐惧,“那些话是那么给力和温暖,说的都是家属想知道的重点,非常干练。”刘先生的妻子在感谢信中写到。不仅如此,总能及时回复信息、如“及时雨”般提供帮助的神经外科焦建峰医生,一见面就会嘱咐她不能陷入悲伤中过度消耗身心;探视时过渡监护病房护士会贴心帮她搬来椅子,转院时护士专门留下电话以便后续的护理……这些都让刘先生的妻子备受打动,“我深刻地理解了医生、护士这个职业的高尚和伟大,愿所有病人都能康复。”(文/于悦超编辑/南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