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抒写正义精神激励后人
一级英模张欣之子张惟真眼中的警察父亲
张欣一家三口在一起。
张欣,男,年出生,中共党员,公安部刑侦专家,生前是上海铁路公安局刑事侦查处一级警长,是警界公认的“神笔马良”。从警36年,参与侦破刑事案件1.1万余起,制作犯罪嫌疑人人像1.3万余张,协助破获刑事案件余起,其中公安部督办案件38起。曾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年10月20日,张欣因连续加班劳累过度,突感身体不适,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8岁。
张惟真,张欣之子,男,年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技术员。
6月的上海,气候时而凉爽,时而炎热。记者来到静安区万荣路的一栋七层小楼,拾级而上,不远处一个目光如炬、英武帅气的小伙正站在一楼台阶上等候。他叫张惟真,是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技术员,而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公安部刑侦专家张欣。
张惟真把记者带到一间面积不到15平方米的书房。这里不仅是张欣的“家”,更是他日夜钻研绘画技艺、刻画犯罪嫌疑人肖像的“战场”。睹物思人,触景生情。面对一件件遗物,张惟真娓娓述说起父亲的生前往事。
他这辈子只喜欢画画和破案两件事
书房中央的书桌上,尚未画完的嫌疑人模拟画像、铁皮铅笔盒内削短的铅笔和用旧的橡皮,静静地诉说着英雄的往事,仿佛它们的主人刚刚放下手头工作,只是短暂地离开。
轻轻触摸画笔和画册,张惟真说,父亲这一辈子就喜欢画画和破案两件事。年,17岁的张欣参军入伍来到北京。机缘巧合,他接触到李可染、范曾等几位绘画大师,这也激发了他从小就萌生的对绘画的热爱。在向名师学习国画的过程中,他也与画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年,张欣到上海铁路公安处办公室工作。凭借出色的绘画技艺,张欣被调到了刑警队,他的人生轨迹从此转向了一个全新领域。画笔成了身为警察的张欣惩奸除恶的武器。他曾参与白银系列强奸杀人案、“呼格吉勒图案”、太原武装抢劫运钞车案等侦破工作,绘出了犯罪嫌疑人模拟画像。
在刑警队,张欣的潜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同事们形容他是“神笔马良”,可世上哪有“神笔”,有的只是他坚持20多年的绘画技艺和每年用掉的几百支铅笔。他每天坚持画50张素描,积累超过了35万张模拟画像。靠着张欣画得惟妙惟肖的嫌疑人模拟像,越来越多重大刑事案件被侦破,而张欣也被誉为“警坛神笔”,声名远扬,找他求助的越来越多。年,他被调入上海铁路公安局刑事侦查处。
随着案件的增多,张欣也开始遇到了瓶颈,有些案件的嫌疑人怎么画都不像。但张欣身上有股“钻劲儿”,绝不服输。他知道,模拟画像与一般绘画不同——后者只需要天赋与想象力就足矣,但前者除了扎实的绘画功底,还需要揣摩犯罪嫌疑人的心理。
为了画好模拟画像,张欣自学了犯罪心理学、刑事侦查学、预审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并综合运用到模拟画像及侦查破案中。张欣能根据目击者口述嫌疑人的特征等,敏锐地从中发现线索和捕捉关键细节,为最终破案找到关键突破口。
记者问张惟真,当警察是不是受了父亲影响?他回答:是,也不是。读初中时,张惟真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喜欢打游戏,曾经偷偷配了书房的钥匙,趁家人不在开门进去玩。有一次,他发现父亲的鞋和包不在家,料定是加班去了,就想着开门进去玩一会儿游戏。没想到父亲就在里面,被他抓了个“现行”。原来,张欣故意给儿子设下了“圈套”:“小子,跟我玩侦查,你还嫩着呢。”虽然那次被父亲严厉教训了一番,但张惟真觉得做刑警“挺有意思”。
张欣对技术的钻研、对事业的执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张惟真的处事风格。在单位,张惟真也是出了名的“较真”。他为了拍出一张清晰的勘验照片,可以端着相机在狭窄的案件现场爬上爬下只为寻找一个最佳拍摄角度,更可以因为一个案件通宵达旦地加班加点。“现在回想起来,父亲用自己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对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巨大影响。”
记忆里的他,总是那个拖着行李箱的背影
张欣生前在书房工作。
在书房的角落,一只边角已经磨损的行李箱静静地躺着。提起这只行李箱,张惟真不禁湿润了眼眶:“最近一次在梦里见到父亲的情景,父亲就是拖着这只行李箱,打开家门时大声地说‘我回来了’。”
“我小时候像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很少见到父亲。印象里,他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儿时的张惟真对父亲的印象很模糊。张欣工作很忙,常有外地公安机关找上门来寻求帮助,他从不推辞。不计回报,有案必查,这就是他的工作态度。
就在张欣去世的前几天,他半夜里突然想到一条线索,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便披了件单衣匆匆出去打电话,站在天井里和山东的办案人员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我们劝他先休息,可父亲说:‘不行,案子片刻都不能耽误,发现线索就要马上侦查,否则嫌疑人很可能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其实在那个时候,张欣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几年前他患过主动脉瘤,曾危及生命。家人总是嘱咐他注意身体,但他一旦投入工作就全然忘我,熬夜出差,什么也没落下。
年,有外地民警来上海找他帮忙办案。当时张欣犯了胆囊炎,身体状况很不好,但他瞒着不说,强忍着疼痛硬是赶到了单位。一个多小时后,模拟画像完成,张欣却疼得走不动路了。张医院,张欣在半路上就吐起黄胆水,医院躺了一个多星期。家人心疼地问,你怎么不先去看病?张欣说:“案子不能耽误,被害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慢慢模糊,要尽快把画像固定下来。”在家人眼中,张欣的身影常常与行李箱联系在一起。他常去外地协助办案,出差一两个礼拜,回家歇息一晚后,第二天一早接到案子,行李箱又一拉就走。
作为家人,张惟真每次见到父亲拖着疲惫的身躯熬夜工作都很心疼。但作为警察,他又很理解父亲。“工作就要追求极致,是父亲坚持了一辈子的原则,也是教给我最重要的事。”
门边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类刑事科学书籍,不少已经微微泛黄,有几本新书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一本《颅骨重塑技术》还插着书签。张惟真表示,在他父亲的心里,家就是单位,单位就是家。
继承父亲的事业,早日实现他未竟的梦想
张惟真在实验室分析样本。
打开张欣的笔记本电脑,一个个精心整理的文档映入眼帘,里面都是他在工作中收集整理的不同民族、国籍人员的面部特征。“在我印象里,父亲对新技术总有着十足的学习劲头!”张惟真表示,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张欣擅长的手绘模拟人像一时间热度降了下来。张欣十分坦然,当模拟画像渐渐被时代淘汰,他又开始自创完善模糊图像。
原来,虽然监控设备的普及大大方便了警方寻找嫌疑人,但由于拍摄角度、距离、光线以及嫌疑人伪装等种种复杂因素,仍然有不少拍摄图像无法显示嫌疑人的真实样貌。张欣所做的工作就是去伪存真,将所有伪装去掉,再现嫌疑人的真实面目。他利用监控视频重塑人像,将人体面貌的“密码”变成代码。手绘与电脑组合后,原来那些五官不完整、画质不清晰的监控画面就可以被还原成正面的清晰人像。
30余年的画像功底,早已让张欣对人脸结构了然于心。张欣曾说,电脑拼图是不讲规律的,很可能会把一双只会长在宽脸上的眼睛给配到窄脸上去。一次,有个警院的学员认为电脑拼图速度快,较真的张欣与他进行了一场比赛:两人同时画一个小男孩,张欣只用5分钟就画完,但学员花了3个小时都没拼出来。后来,他们寻找原因,得到的结论是素材库里的素材不全。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张欣的手绘炭笔画像已基本能被电脑识别,再根据人像重构进行人像比对,成功破案数起。这是张欣职业生涯的又一次突破。
张惟真参加高考时面临了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张欣却让儿子自己做主。张惟真觉得当警察挺不错,十分向往刑警破案的成就感。张欣知道后没多说什么,在儿子当学警实习期间,他带着儿子分析现场。解读外地一起凶杀案时,张欣告诉张惟真:“门口是滴状血,出血量不多,很可能歹徒进门时捅了第一刀,应该不是熟人作案”“客厅、冰箱顶有甩溅的血,这是甩动凶器时留下的”“卧室的大摊血泊,才是形成致命伤的地方”……
而今,张惟真成了黄浦分局刑事科学技术人员。他曾接报一起打架斗殴案件,医院。等他到现场一看,地上大片血迹表明受害人至少有2升的出血量,这应该伤到大动脉了,绝不是普通的打架案件。张惟真立即向指挥中心汇报,案件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建议立即封锁现场。分局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即传来受害人身亡的消息——而这时勘验人员已完成了现场取证。回头一想,这就是父亲教给自己的技艺,像条件反射一样自然。张欣在生活、工作中留下的点点滴滴,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儿子。
张惟真知道,父亲走的时候还留有遗憾——想继续发展他的这门完善模糊图像技术。如今,他依旧在父亲曾奋斗过的刑侦技术岗位上潜心摸索。在外人看来,张欣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刑侦专家,但在张惟真心里,他只想继承父亲孜孜不倦的事业,早日实现他未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