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脊柱肿瘤是一组低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病情早期的患者诊断较为困难,导致较多的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并且由于脊柱肿瘤的类型多样、累及范围广,增加了它的治疗难度,导致患者死亡率较高。
01脊柱肿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通过多种医学辅助方法帮助诊断
1、实验室检查
①血液检查
常规检查可以出现贫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白蛋白升高、白球蛋白倒置,转移性肿瘤可有相关脏器检验指标的异常。
②PET检查
PET检查是目前唯一的用解剖形态学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辅助检查方式,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因此只有少部分早期诊断难度较大的肿瘤会采取该技术进行检查。
③核素
核素骨显像对于其他部位转移灶的判断和转移癌的原发灶有独到的价值。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很重要,可以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周围组织的范围、程度。脊柱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表现各有独自的特点,较具特征性。①X线平片
X线平片是基本的检查方法,能发现绝大多数椎体的肿瘤。早期可无明显异常。主要显示转移瘤,但由于脊椎的结构较复杂,其结构在X线平片上相互重叠,尤其是位于附件以及下颈椎、上胸椎区的肿瘤极易遗漏。
②椎管造影
椎管肿瘤多表现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根据梗阻端的造影形态可区分肿瘤发生部位。③CT
CT对于脊柱肿瘤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脊髓肿瘤本身的密度和形态,囊性、实性肿瘤,肿瘤钙化等都可以显示。并且肿瘤与椎体及椎弓的关系,以及有无椎体及椎弓根骨质破坏等也都可以显示。CT的横断面成像避免了平片结构重叠的缺点,且密度分辨率又高,能发现X线平片不易发现的细微病变。④MRIMRI检查是脊柱肿瘤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可以显示脊髓肿瘤本身的密度和形态,并且可以识别肿瘤的类型,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等脊柱肿瘤都可以通过MRI检查识别出来。
3、病理检查脊柱肿瘤的术前病理确诊尤为重要,无论其为原发性还是转移性,均包括多种病理类型,且各病理类型间在肿瘤性质、特点、对放疗或化疗的敏感程度、复发倾向以及预后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因此,手术前既明确肿瘤的病理诊断、明确病理类型,将在很大程度上指导外科手术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并便于对术前、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从而大大提高脊柱肿瘤的治疗水平。另外,手术前明确病理诊断也是划分脊柱肿瘤外科分期并使手术治疗规范化的重要基础。
02了解脊柱肿瘤外科治疗适应症及禁忌症,为治疗奠定基础
1、脊柱肿瘤进行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①脊柱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②对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不敏感的脊柱原发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无效及复发者。
③脊柱原发恶性肿瘤,癌灶侵及多个椎体者。
④原发灶已被控制或原发灶无法找到,不伴其他系统或脏器转移的脊柱转移瘤。
⑤椎体病理骨折或移位使脊柱不稳定者。
⑥脊髓压迫出现功能障碍或已发生截瘫者。
⑦病理诊断不明确者。
2、脊柱肿瘤外科治疗的禁忌证
主要为脊柱肿瘤同时伴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不宜进行手术者;因年龄过大或全身状况较差而难以承受手术治疗者。
03了解脊柱肿瘤手术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1、一般并发症
①肺部问题
肺部问题是患者围手术期的主要死亡原因。肺炎、肺栓塞、肺不张、血气胸等都可导致手术死亡。而肺部问题多见于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差、衰竭、恶液质,以及原发病灶为肺癌后转移的患者。
②心血管心律失常
原有心肌缺血者更易出现心血管心律失常的问题。而心功能不全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血容量不足,以及术后补液不当有关。
③感染
可能出现切口内部感染或纵膈感染、脓胸等,与无菌技术差、手术操作粗暴、局部引流不畅、患者抵抗力差、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以及残留异物等有关。
2、肿瘤切除的并发症①大出血
癌肿侵袭到大血管,如椎动脉、胸腹主动脉;肿瘤侧支循环丰富;节段血管处理不当,血管回输;假性动脉瘤;术前准备不充分,为进行肿瘤营养动脉的栓塞;切除范围广误伤邻近血管等都会导致患者在术中大出血出现。
②局部复发
手术前对于患者病灶范围确定不准确以及肿瘤累及软组织等情况会导致局部残留病灶,进而造成术后局部复发。术后若出现复发或加重的情况,对良性肿瘤或骨母细胞瘤等复位应再次手术切除,恶性肿瘤、转移癌等以化疗、放疗为主。③体腔内种植转移
恶性肿瘤或转移瘤切除过程中,肿瘤细胞种植在胸腔、腹腔内,引起种植转移。表现为胸腹部疼痛或出现包块。如局限可以切除,并进行放化疗。④脊髓减压并发症
节段血管结扎太靠近椎间孔;血管减压操作不当;采用骨水泥填充时致脊髓损伤;压迫止血时误伤;局部血肿压迫等都会导致患者出现脊柱损伤。
⑤脑脊液漏至胸腔
胸椎肿瘤经胸腔入路切除,进而不可避免的会导致硬脊膜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损害,若术中未对于硬脊膜损害修补,或者对于硬脊膜的修补不良,便会导致脑脊液从蛛网膜下流出至胸腔。
结语:脊柱肿瘤治疗的疗效较差且预后不佳,其中患者的心理因素是影响预后的一大重要因素,患者家属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关爱,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