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讨论(央广网发院方供图)
央广网广州5月11日消息(记者郑澍通讯员杨嵩)近日,患者梁先生因为误吞了一根鱼刺,导致食道穿孔并刺入胸降主动脉形成假性动脉瘤,被紧急送进了医院心胸外科ICU。医院心脏外科、内镜室、影像科、B超室、心胸外科ICU、胸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等十多个学科团队的精准施救,梁先生最终化险为夷,躲过了死神的追击。
误吞鱼骨,险些掉了性命
术前,医生对梁先生进行了细致的影像学检查,影像学的结果提示:鱼刺在第6胸椎的位置穿透食道,水平刺入胸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大小约4*5cm,鱼刺长约3cm,一半在主动脉内,一半在假性动脉瘤内。
在早期的多学科讨论中,专家们认为外科手术没有施救机会,应在血管介入下进行治疗处理。然而,在治疗方案的讨论制定过程中,梁先生出现了两次呕血伴失血性休克,血压最低为45/26mmHg,经过紧急抢救后,其病情才稳定下来。在这关键时刻,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拍板认为,只有外科手术才能挽救患者性命,尽管手术风险巨大且费用高昂。
据国内文献报告,医院统计的该类型手术共有23例,仅3例存活,上海的手术报道需要进行分期手术——一期手术行食道封闭、食道造瘘、胃造瘘、胸主动脉切除置换;二期择期行食道重建手术。
连施五个术式,多学科团队妙手回春
怎样才能降低手术风险,为患者赢得生机?吴钟凯教授立即组建了一个包括心脏外科陈光献教授、梁孟亚教授;心胸外科ICU唐白云教授、杨嵩医生;胸外科顾勇教授;麻醉科陈宇教授、熊玮医生、体外循环科荣健主任、内镜中心崔毅主任、影像科杨有优教授、B超室林红主任、手术室龚凤秋护长、输血科主任、服务管理科黄红中科长、等多学科在内的MDT团队,团队均是各领域中经验丰富的顶级专家组成,并围绕患者的诊断、手术方案、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康复方案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4月18日,由中山一院各相关专科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顶级团队为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由吴钟凯主任主导首先在体外循环的保驾护航下,保证心、脑、脊髓,腹腔脏器等器官灌注的情况下艰难完成被鱼刺刺破的胸段降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手术,找到可恶的元凶“鱼刺君”,清除了感染灶,拆除了炸弹“假性动脉瘤”,找到了食道破裂口。
术中拆弹后发现食道裂口不算大,感染灶又基本能完全清除干净,吴教授又提出了改变手术方式尽可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这一问题:如按照术前计划行部分食道切除,食道造瘘、胃造瘘那远期还可能需要反复多次手术,不仅术后生活质量低,并且经济负担巨大。经过与胸外科顾勇教授商议,请内镜中心崔毅教授术中胃镜下评估病灶,各科室立马连轴转动,鼎力支持,10min内把胃镜机器搬至手术室,经术中胃镜下评估食道内膜破口不大,虽然周边血肿,但粘膜清楚,未见缺血坏死。术中共同会诊后,术中决定,后续手术方式更改为“内镜下食道支架置入+感染灶大网膜移植覆盖+术后病灶持续冲洗“,同时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形状,稍有怀疑必须马上再次手术;术后禁食但加强静脉营养保证能量摄入;增强体质;联合抗感染治疗等多措施齐下。
专家们利用精湛技术顺利完成了五个复杂术式,避免了分期手术带来的麻烦,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术后,经过心胸外科ICU唐白云主任团队的不懈努力,患者顺利脱离了呼吸机,复查CT结果显示没有食道瘘,纵隔也无明显感染。目前患者梁先生已转入心脏外科二区病房,近日即将康复出院,他说:“衷心感谢中山一院的多学科医护团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中山一院MDT团队的建设,不仅做到术前的精心策划,还在术中遇到突发情况随机应变,更加做到术后严密管控病情,不仅成功救治病人,还动用一切力量尽可能减少手术带给患者的创伤,降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心外科吴钟凯主任表示,此例患者虽然成功救治了,但中间改变手术方式其实是冒着一定风险的,患者得以顺利过关,医院MDT团队的良好建设。吴主任呼吁在新冠疫情复工复产阶段,注意安全生产,注意饮食安全,喝酒不吃鱼,吃鱼不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