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胸主动脉瘤一类新致病基因BioArt生
TUhjnbcbe - 2024/3/27 17:41:00
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088716.html

胸主动脉瘤(ThoracicAorticAneurysm,TAA)是指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至膈肌以上降主动脉的瘤样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50%。TAA发病隐匿,早诊率低,瘤体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90%以上,是极为凶险的心血管急危重症。遗传突变是TAA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已经鉴定了20个左右的TAA致病基因,但80%的TAA不能用已知的致病突变来解释。

近期,来自首都医科医院杜杰/李玉琳教授团队在Circulation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VariantsofFocalAdhesionScaffoldGenesCauseThoracicAorticAneurysm的研究论文,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在中国TAA大队列中筛选了潜在致病基因,结合基因编辑等技术及点突变小鼠等动物模型鉴定了TAA一类新致病基因—黏着斑支架蛋白编码基因。该论文获“FPrime”高度推荐。

首先,为明晰TAA的遗传基础,研究人员对中国例TAA病例和例对照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携带已知致病基因突变的TAA比例仅为5.08%。多维度生物信息整合分析提示黏着斑支架蛋白编码基因Testin(TES)为TAA候选致病基因。为探究TES基因在主动脉瘤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构建了Tes基因敲除小鼠及Tes(YH)点突变小鼠。Tes基因敲除小鼠及Tes(YH)点突变小鼠均自发胸主动脉扩张,证实了Tes功能缺失导致胸主动脉瘤发生。机制研究中,利用基因编辑/干扰技术,分别在人和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阐明了Tes维持平滑肌细胞收缩的分子机制;并发现TAA患者中存在黏着斑支架蛋白家族其他成员基因TLN1,ZYX等变异,并且上述基因同样具有促平滑肌细胞收缩的功能。

综上,该研究首次发现了胸主动脉瘤致病基因新家族——黏着斑支架蛋白编码基因,有助于理解TAA的发病机理,识别TAA风险个体,为新型诊疗策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除新致病基因的鉴定和机制探索之外,杜杰教授和李玉琳教授团队建立了TAA专病队列和临床数据库,全面开展多基因评分预测TAA风险、血清蛋白和代谢等生物标志物预测TAA预后结局等系列工作。

首都医科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杜杰教授与李玉琳教授为该文章共同通讯作者,李扬副研究员、高诗娟副研究员、韩迎春副研究员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胸主动脉瘤一类新致病基因BioArt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