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有术无道,止于术促醒者直面医学两难选
TUhjnbcbe - 2023/9/7 21:56:00
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文欣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创作不易,侵权必究

01导言

老戏骨集结的医疗剧《促醒者》低开高走,越来越吸引眼球。

吸引人的不只是悬疑的剧情,鲜活的真实案例,以及老戏骨的表演实力,还有其它医疗剧未触及到的医学与伦理。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丁学坤(王志文饰)意外身亡,瑞典留学的西医儿子丁远志(周大为饰),与桀骜不驯的中医徒弟韩西林(王宥钧饰)共同回到九院,一边医治疑难病例,一边调查丁学坤的死因。

丁远志与父亲的关系并不好,从小被迫默写中医口诀是他的恶梦,对于爸爸时常称赞韩西林,他更是心生不满;于是成年后远走他乡,去瑞典学习西医。

韩西林因受母亲影响,从小对中医很感兴趣,母亲去世后跟随丁学坤学习,深得师傅喜爱;这也养成他桀骜不逊的性格,因治疗中私自使用中医,被医院停职。

一起长大的两个伙伴,个性不同,医疗理念不同,在治疗方案上有诸多分歧,这些都成为本剧的看点。

对于普通观众,这些学术上的碰撞,或许只是新的知识点;但对于重症病人和家属来说,却意义非凡。

因为在每个治疗的关键点,你都面对着不同的治疗方案,每一步的选择都十分艰难。

不到最后,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才是对的。

02活血还是止血?

《促醒者》中,有个剧情是这样的。患者胡三,患有脑梗死;治疗期间,他因私自跑去喝酒,诱发消化道出血。

而在接下来的治疗方案中,医生们有了分歧。

脑梗死需要活血药物,消化道出血需要止血,活血还是止血?是个两难的决定。

作为神经内科的医生,丁远志以治疗脑梗为目的,所以決定用抗凝药;但韩西林不同意,因为抗凝药,会大大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他建议使用有双向调节作用的中药—三七和白芨,而这个方案,最终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爸爸在放疗时,面对着同样的问题。

因为患有脑梗,一直在吃活血的药;活检前,怕引起出血,医生让我们把药停掉。

可到了放疗,关于是否继续用活血药,就成了难题。

如果用,有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如果不用,又怕脑梗控制不了。

很感谢主治医生,没有简单地让我们停抗凝药,而是综合考虑,用了另一种药来预防消化道出血,用她的话说:都是要命的事。

但在使用中药的问题上,她的态度很坚决,不建议服用,因为中药活血。

我特意查了中医科的药方,正如剧中所说,药材有双向调节作用—既活血又止血;可什么情况下止血,什么情况下活血,谁也说不清。

所以在治疗期间,我们听从了主治医生的建议,把中药停了。

其实这个问题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中西医各自为*。

如果能像剧中,形成中西医联合治疗,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摆在台面上,患者可能会更受益。

03实证还是经验?

《促醒者》中最让人气愤的一幕,应该是夏小暖的妈宝男父亲,拿着手术单不敢签。

9岁的夏小暖患有罕见的烟雾病,脑出血流到了蛛网膜下腔,随时有生命危险,而爸爸却在等昏迷的奶奶拿主意。

生命关头,急需手术,而中西医给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案。

韩西林认为,应该先用中药化瘀,否则术中一旦出血,后果严重。

而丁远志认为,应该采用西医的规范化治疗,马上实施血管重建手术,没有效果再考虑中医。

剧中,这并不是中医与西医的第一次交集。

早在治疗滑雪运动员谭淼淼时,韩西林与丁远志便出现了意见分歧。

谭淼淼因患脑动脉瘤昏迷不醒,丁远志决定实施栓塞介入手术,但在昏迷情况下做手术,风险极高。

而韩西林决定先用中医促醒,患者醒来后再进行动脉瘤切除,这样手术成功率高,但可能错过最佳手术期。

如果你是患者,当医生告知你利弊,你会怎么选?

事实上,这样的抉择在治疗重症时经常出现,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西医方案,正如丁远志所说,西医是规范化治疗。

什么是规范化治疗?

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证医学,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即通过临床实验得到实证效果,这符合科学严谨性。

而中医,常常被当作经验医学,对某些人临床有效,但缺乏大数据支撑;其支撑理论因具有假想性,不能被充分证明,而无法推广普及。

所以即使中医,也不会主张只用中药,而是强调中西医结合。

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因为爸爸的病情,我查遍国内外所有的治疗方案,最后还是卡在了中医or西医的选择上。

西药效果确定,但副作用极大;中药副作用很小,但临床数据太少。

虽然两种药都是《国家治疗指南》中的一级推荐,但大部分西医都不推荐用中药,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西医是规范化治疗,控制不住再考虑用中药。

可是生命质量呢?

这不是西医的优先考虑范畴,命若没了,还谈什么质量?

然而对于患者和家属,这却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

中医与西医,到底怎么结合才是对的?

04化瘤丹与双盲之争

剧中所有的冲突焦点,围绕着韩西林母亲于默葭研究的中药配方--化瘤丹。

这款治疗“脑胶质瘤”的特效药,之所以一直没有上市,是因为于默葭生前反对双盲实验,而根据现有的医疗审批制度,双盲实验是新药上市的必经之路。

什么是双盲实验?

就是在试验过程中,测验者与被测验者都不知道被测者所属的组别,到底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目的是为了消除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

也就是说,有一组被试者使用的是安慰剂,虽然安慰剂效应在心理学上有部分效果,但对于大部分重症患者,放弃治疗,就意味着失去生命。

一直以来,西医的审批制度是必须通过双盲实验,以保持足够的客观公正性。

但对于中医出身的于默葭,眼睁睁地看着患者,因为人为干预失去治疗机会,她不忍心。

她想要的,是所有人都能延长生命。

和于默葭有着同样理念的,还有丁学坤,正因为这样,化瘤丹的改良一波三折。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想,比如司徒院长(江珊饰)和韩局长(张晞临饰),他们希望化瘤丹早日上市,为医院带来超高声誉和不菲收益。

问题是,医院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这样想有错吗?

位置决定思维:作为领导,医院,既能增收创收,又有学术权威。

所以,二人对丁学坤的施压和对韩西林的纵容,也很容易理解。

只是没想到,丁学坤是个硬骨头,誓死不同意“化瘤丹”上人体。

或许,这才是导演的真正用意:《促醒者》想要促醒的,并不是患者,而是仁心。

当年,《我不是药神》加速了医疗制度改革,让靶向药的仿制药在国内有了合法身份。

如今,《促醒者》如果能从人性角度,唤醒对医疗审批制度的思考,也不失是一种创举。

05写在最后

《促醒者》第一集中,丁学坤看着一张照片,泪眼朦胧。

照片上的两个少年,一个是儿子丁远志,一个是爱徒韩西林。

照片中拉开距离的两人,暗示着成人后的分道扬飙,不相为谋。

好在,他们只是中西医治疗理念上的不同;而在做人的根本上,两人都继承了丁学坤的衣钵。

在王志文主演的另一部剧中,有个角色叫丁元瑛,剧中有句经典台词,至今广为流传。

有道无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什么是道,什么又是术?

即使中药有了化学方程式,中医有了人工智能,但“*儿”是不会变的。

那是于默葭和丁学坤共同的信念:医者,仁心。

愿天下再无病患,愿患者有药可医,愿医者仁心仁术。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术无道,止于术促醒者直面医学两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