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生命线上的极限操作中国经济网
TUhjnbcbe - 2023/9/3 21:15:00

这是一场生命线上的“极限操作”:短时间内通过两次特大型手术,先后排除2颗人体大血管“定时炸弹”:近1米长的人体大血管全部替换、手术切口累计98厘米、手术时长累计达20个小时、吻合口多达14个、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多位权威悉数登场……

凶险:同时罹患两大致命疾病

近日,同时罹患两大致命疾病——心脏A型主动脉夹层和巨大腹主动脉瘤的患者张英(化名),医院(医院)成功接受从主动脉瓣到髂动脉、近1米长的主动脉全程替换手术。9月27日,张英康复出院。

46岁的张英是湖北麻城一名农妇。今年7月的一天,胸腹部一阵撕裂样的剧烈疼痛突然袭来,张英顿时无法动弹,医院,CT显示,张英同时罹患两大致命疾病:A型心脏主动脉夹层和巨大腹主动脉瘤。

作为血管的“主管道”,人体主动脉承受着最大压力的血流。心脏主动脉夹层一旦破裂“决堤”,即便是在手术台上,也根本来不及抢救。

此外,张英体内还藏着另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直径长达9.3厘米的巨大腹主动脉瘤。一般情况下,直径超过5厘米,破裂风险就很高了;而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也同样没有抢救机会。

最终,张英找到了以治疗心脏大血管疾病闻名国医院(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志维教授。

挑战:“皇冠”手术彻底解决难题

王志维教授介绍,张英的病情极为罕见。同时罹患两大致命性大血管疾病,可能与其血管质量先天性不高有密切关系。

要想拯救生命,尽快根治这两大致命疾病,唯一的办法就是将1米长的人体主动脉血管全程替换为人工血管。然而,主动脉与心脏连接,经由胸部、腹部,终止于双髂动脉,这项手术将涉及人体所有的重要器官:心脏、脑、脊髓、肺、肝、肾和胃肠的血管和神经保护,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高,是国际主动脉外科领域最复杂的手术。

敢于挑战常规、勇于创新的王志维教授,决定为了患者的生命,再度冒险。心血管外科团队精心筹划,制定了缜密的救治计划。

拆弹!两根人造血管成功置入

7月底,张英进行了第一次手术。术中,在体外循环技术的配合下,张英的心脏停止跳动,全身各大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由体外循环机负担。在夏中元教授的精心麻醉下,王志维教授团队从患者胸部正中切开长约23厘米的切口,争分夺秒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替换为10余厘米长的人造血管,并重建冠状动脉。

然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操作下,张英全身血液被深度降温至25℃。这一温度下可以延长器官耐受缺血的时间,最大可能减轻器官受到缺血缺氧导致的不可逆损伤。在全身停循环的状态下,王志维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了主动脉弓的替换和降主动脉支架的植入。

第一期手术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风险最大的第一颗“定时炸弹”,已被成功拆除。经过42天的康复治疗,9月8日张英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手术。

手术台上,王志维教授团队从患者右胸经腹部到左侧大腿根部,切开长约75厘米的超长切口,同时经股动脉插管,将主动脉切开后流出的血液快速回输体内。随后阻断降主动脉,用近90厘米长的人造血管,整体替换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再将切口逐一缝合,确保下肢、脊髓、肝脏、肾脏、肠道等生命通道的供血。第二颗“定时炸弹”,也被医护团队安全拆除。

合龙:挑战极限后生命延续

人体血管是一个整体。将两根人工血管顺利对接,是手术团队面临的最后一道关卡。在医生的精妙缝合下,两次手术的人造血管顺利“合龙”。累计历时20个小时手术后,张英体内从主动脉瓣到髂动脉的主动脉,完全被替换为了人造血管,解除了主动脉破裂的生命危机。

术后,在心血管外科护士长蔡馨带领的重症监护团队精心护理下,张英成功度过了出血关、感染关,手术后没有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并发症。

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支持下,第二次术后3天,张英就下床活动了。如今她的伤口已愈合,近1米的人造血管在她体内正常运作。9月27日,张英康复出院,“虽然体内的主动脉全是人造血管,但我丝毫没有感到异常。我现在只想赶紧回家,和家人团聚。”

通讯员邹亚琴

来源:武汉晚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命线上的极限操作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