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MDT让医生治病不再单打独斗
TUhjnbcbe - 2023/8/6 21:20:00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前不久,67医院查体时发现腹主动脉瘤,因病情较为严重转院。两天之后,刘先生病情加剧,怀疑为腹主动脉瘤先兆破裂,该院紧医院,转诊到血管外科进行治疗。经过血管外科、ICU、胃肠外二科等多个科室的联合诊疗,患者如今已经康复出院。
  在这次治疗过程中,MDT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在很多急危重症的治疗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MDT”的参与。那么,MDT到底是什么?它在重症患者救治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华永新告诉记者,所谓MDT,是在多学科联合诊疗下,将个体化医学、精准医学、快速康复等理念融为一体的诊疗方式。在救治病人过程中,把医生的“单打独斗”变成“团队作战”。结合多学科会诊意见,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科学治疗方案,特别是在肿瘤、急症、重症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疗水平和效率,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安全,而MDT团队全面的诊疗意见,提高了治疗成功率,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血管畸形新生儿在“胎儿医学MDT门诊”获救
  近日,一对夫妇来到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胎儿医学门诊,该院产科主任王翔接诊,在详细了解病史后得知,胎儿被发现患有罕见的“门体静脉分流(肝外型)”,属于胎儿脐门体静脉发育异常的一种。这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畸形,有报道称该病新生儿期发病率仅为1/至1/。有些可能合并染色体或基因异常,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可能会致死致残,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命健康。王翔一边安慰他们一边安排检查,在全院紧急发起了“胎儿医学MDT门诊”会诊。
  针对这一病例的特殊情况,该院多学科专家从疾病的胚胎学及发生机制、病理生理变化、遗传学基础、产前超声诊断、不同分型的预后、围产期保健及产后新生儿需要完善的检查及可能进行的手术治疗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制定了详细的产前、产时、产后管理及新生儿随访方案。最终,患儿得到成功救治,这对夫妇也很庆幸能找到这么专业的医疗团队,“宝宝在多专业医疗团队的精心呵护下得到了最好的救治。”患儿妈妈说。
  为了更好地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近期,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成立了“胎儿医学MDT门诊”,集合了该院各专业的精尖力量,并邀请院外儿外科专家共同诊治。此次“胎儿医学MDT”团队会诊,充分体现了MDT团队会议的专业优势,让孕妇一家得到了“一站式”省内高水平专业诊治服务。多学科协作治疗肿瘤为患者快速“拆弹”
  “孩子的气管基本被肿瘤堵塞了。”1岁多的小明(化名)气管里装着这样一枚“定时炸弹”,让他每一次呼吸都要拼尽全力,医院无法进一步处理,只医院。接诊的医生李常晓回忆当时的情况:“小朋友呼吸状态不好,病情较重,紧急收入呼吸介入科重症监护室,吸氧、心电监护、快速完善术前检查,并请院领导协助,立刻开通了手术绿色通道,准备急症手术切除气管内肿瘤。”
  气道肿瘤的诊疗涉及多个学科,想要顺利“拆除炸弹”,需要MDT协同作战,才能保证手术安全。一个由放射科、血管介入科、麻醉科、呼吸介入科组成的气道肿瘤手术团队迅速集结。
  “在进行肿瘤切除前需要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明确肿瘤的供应血管,并进行封堵,否则切除肿瘤时容易发生出血,引发窒息。”
  “需要给患儿进行全身麻醉,不然的话,小朋友很难配合手术。”
  众专家各抒己见,很快制定了完整的手术方案。
  “拆弹”第一步,剪断“引线”,封堵气管肿瘤的滋养血管。呼吸介入科主任王少超首先通过喉罩通气进行全身麻醉,行支气管镜检查时,镜下发现肿瘤果然堵塞了大部分管腔,立刻经支气管镜给予减充血药,缩小瘤体,小明通气逐渐好转,麻醉成功。由于小明年龄小,血管细,手术难度大,血管介入科医生刘壮、王亮穿着沉重的铅衣,通过不足1毫米的微导管对肿瘤部位进行造影,经过1个多小时的介入手术,证实了肿瘤为乏血供病灶。
  “拆弹”第二步,移除“炸弹”,王超操作支气管镜,在护士长李娟、护师牟敏婧的配合下,使用电圈套器将肿瘤完整切除,钳夹取出瘤体,手术仅耗时5分钟,术中未见出血。在瘤体取出的瞬间,大家悬着的心终于可以踏实了,小明的手术非常成功。
  “拆弹”第三步,找到元凶,等待肿瘤病理结果回示,接受进一步系统治疗。
  医院多学科协作,已经为几十名来自全国各地气道肿瘤的患儿顺利完成了肿瘤切除。
  多科室联合抢救让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获新生
  某日18时,刘先生在医院通过主动脉增强CT检查后,发现其“腹主动脉瘤破裂”。时间就是生命,“马上开通绿色通道,全力以赴救治”。副院长华永新得知情况后立即提出要求。
  血管外科主任孟庆义团队认真研究商讨后,决定为刘先生进行急诊微创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治疗。在救治过程中,刘先生腹痛加剧,烦躁不安,四肢苍白,外周动脉搏动减退,血压进行性下降,注射吗啡后效果不佳。“目前腹主动脉瘤破裂并失血性休克,病情紧急刻不容缓。”孟庆义表示。
  18时45分,由血管外科团队、介入科护士、技师团队及麻醉科组成的MDT小组成立。“紧急为他进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避免腹主动脉过量失血,给予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并进行瘤腔内弹簧圈栓塞、外科胶注入,用时约2个半小时成功拆除‘体内炸弹’。”孟庆义说。
  据了解,由于刘先生动脉大出血,失血量极大,医院联系输血科为其紧急调配了充足的血制品。由于腹膜后大出血,腹腔压力急剧增高,为避免持续性腹膜后高压,医护人员给予介入床旁腹膜后穿刺置管术,仅10分钟便引流出血性不凝液毫升。术后联合麻醉科为他进行自体血过滤及回收输注,进一步减轻失血的现状。
  术后,刘先生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该科室主任医师司敏带领团队继续给刘先生输注大量血制品,并持续呼吸机辅助支持,通过持续血液透析清除体内*素。两天后,刘先生心功能得以纠正,但持续腹膜后高压导致炎性指标极高,腹胀明显。司敏表示,血液透析后患者体内仍有大量*素,单纯依靠床旁血滤可能无法挽救患者生命。“患者目前可能已经存在肠缺血肠坏死,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需积极进行剖腹探查治疗,手术中既可以探查肠管有无缺血坏死,也可进行腹腔感染清除及腹膜后减压,多方面措施均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她说。
  4天后,在手术室、胃肠外二科的通力合作下,为刘先生进行了剖腹探查。为刘先生切除了部分横结肠、左半结肠及大部分直肠,远端旷置近端造瘘,并进行腹腔冲洗灌注、腹膜后减压血肿清除术。术后,刘先生在重症监护室司敏主任团队的精心呵护下,经过近27天的抢救性治疗,病情终于稳定,如今已顺利出院。多学科联合修补颅底“漏洞”
  为患者永绝后患
  李先生几年前因车祸造成颅底外伤,反复出现头痛、高热等症状,最近一次还出现了昏迷。几年来,李先生四处求医,也没解决问题,甚至都无法确定病因。前不久,李先生来医院,经系统检查,最终确定李先生病情反复发作的“不解谜团”是因为当初车祸时造成颅底骨质破裂有缺损。因此,每次感冒时,鼻腔细菌就会通过颅底缺损进入颅内,导致颅内感染的发生,从而出现发热、头痛甚至昏迷症状。
  经鼻科中心、神经外科、眼科、麻醉科等数名专家的多学科会诊后,经过三四个小时的通力合作,李先生颅底“漏洞”被完美修补。
  “细分亚专业让各个功能单位的研究更加精准、科研力量更加集中,前沿技术也得到不断开展、开拓。与此同时,鼻科中心在内整合多个学科,打破科室之间的壁垒,涉及颅脑、眼等重要器官的手术,联合神经外科、眼科专家组成鼻颅底外科团队。”医院鼻外科主任、鼻颅底外科主任万玉柱说,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更好地提升临床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治疗。

1
查看完整版本: MDT让医生治病不再单打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