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医院提供(下同)
80岁的余老伯,因患颅内血肿和动脉瘤,情况十分紧急。同济大学附医院运用一站式复合手术,成功为余老伯排除他脑子里的“不定时炸弹”。日前,当见到前来查房的医生和护士时,余老伯激动地连声道谢,还不停地竖起大拇指,向参与救治的上海四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科、麻醉科和急诊ICU医护团队表示衷心感谢。据悉,余老伯因近两个月出现反应迟钝、认知功能下降,最近两周症状明显加重并瘫痪在床。前不久,被家人送至上海四院急诊,行头颅CT检查后发现以左侧为主的双侧巨大慢性硬膜下血肿、脑受压严重、中线结构明显向右侧偏移。神经外科蒋成昊医生接诊并进一步追问病史后得知,余老伯于去年10月曾发现未破裂的颈内动脉瘤,同时他还患有帕金森氏病、前列腺癌、支气管肺炎等病史。
由于双侧巨大硬膜下血肿对脑组织的严重压迫,术前余老伯已出现反应迟钝、言语含糊、吞咽困难、右侧更为明显的四肢无力等症状,病情危重,需要尽快行血肿清除、解除脑受压。针对单纯慢性硬膜下血肿,通常行颅骨钻孔硬膜下血肿引流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但因为余老伯同时伴有左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如在动脉瘤未做安全处理(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的情况下盲目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手术,存在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危及其生命的风险。
上海四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志文教授组织全科进行术前讨论。鉴于余老伯80岁高龄,除患有双侧巨大慢性硬膜下血肿、颅内动脉瘤外,还同时患有帕金森氏病、前列腺癌等实际情况。为保证手术安全,决定在一次全身麻醉后,行一站式神经外科复合手术。
经与该院脑血管科会诊,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是先由脑血管病科为余老伯行动脉瘤栓塞、解除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为预防术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同时栓塞双侧脑膜中动脉,在此基础上再由神经外科行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图:脑血管病科手术
图:神经外科手术
“导致硬膜下血肿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同程度的头部外伤;老年人长期服用抗凝药及酗酒者是高危人群。当血肿量少、血肿形成缓慢时,由于脑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脑萎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冲血肿占位而不出现症状。”张志文介绍,随着血肿越积越多,可逐渐出现头晕、头痛、反应淡漠、迟钝等认知功能下降,严重时出现肢体活动和意识功能障碍等。如果血肿继续增多、导致颅内压明显升高,可因发生脑疝而危及生命。当慢性硬膜下血肿压迫脑组织并出现临床症状时,应及时手术治疗。大多数慢性硬膜下血肿通过简单的颅骨钻孔引流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但由于单纯钻孔引流术后存在较高的血肿复发率,而介入栓塞脑膜中动脉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血肿复发。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键在于尽可能避免头部受伤;对于具有不同程度的头部外伤史、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老年患者,如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要及时到神经外科就诊。
余老伯的手术在上海四院现代化复合手术室进行。麻醉师顺利为其施行全麻气管插管后,首先由脑血管病科主任方亦斌在DSA监视下,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后,选择合适的弹簧圈将动脉瘤致密栓塞、消除了后续手术诱发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的风险。之后,又依次栓塞双侧脑膜中脉、以期达到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目的。在此基础上,由蒋成昊主治医师主刀、徐蛟天医生配合、在张海涛副主任医师指导下,安全、顺利完成了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术后第二天,余老伯意识状态明显好转、言语流利、自主应答、四肢肌力已恢复至4级并可自主进食。
张志文介绍,复合手术又称杂交手术,是指在具有特定条件和设备的复合手术室内,结合介入技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用单一手段难以完成或治疗风险高的疾病,从而降低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成功率、手术效率和手术安全性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复合手术是一站式手术,将原来需要在两个不同手术室、分次才能完成的工作整合到一个同时具备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复合手术间,一次性完成手术,从而避免患者在介入导管室和外科手术室之间的来回转运,减少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意外风险并减少患者手术、麻醉次数和费用。
张志文说:“目前,医院中配有复合手术室,复合手术在国内还未得到完全普及,但复合手术在心、脑血管外科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显示其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
通讯员陈霞琼肖鑫新民晚报记者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