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裘立华、*筱)8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金刀”马量:每天应考“生存或是死亡”》的报道。
“生存,或者死亡!”这个哈姆雷特式的选择,每天都在考验着马量的手术技艺。
马量,浙江大医院心胸外科心脏病区主任。“对于心血管外科来说,在手术台上,成功与否只有硬币的两面,要么活,要么死。”
上世纪90年代从浙江最好的医学院(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后,马量一直不敢懈怠,技术不断精进;而遇到马量的患者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遇到死神的概率大大降低:马量一年多台心脏大血管手术,成功率超过98.5%,这在全球范围的同行里,属于先进水平。
所以,年,马量获得心血管外科医师最高荣誉——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金刀奖”。
(小标题)修心:针尖游走毫厘间
人的一生心脏要跳动大约25亿至30亿次,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永动机,心脏计量着生命的不息,然而当这个人体上最精密、最重要的器官出现“故障”时,命悬一线或许就是心脏病医生所要经常面对的时刻。
年8月18日,由马量主刀的全国首例同期微创冠脉多支脉搭桥术联合右上肺肺癌切除术,历时4个多小时顺利完成,病人术后9天就出院。
冠心病,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肺癌,我国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当两种疾病出现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并且需要同时手术时,马量是如何接受这个挑战的?
由于手术需要开胸,而患者是一位70岁的老人,马量和团队经过多番讨论,放弃了原本制定好的手术方案,转向难度更大的微创手术,将手术切口从20多厘米改成左胸7厘米左右的微创小切口。
“检索文献,我们没有看到类似的报道;询问同行,也还没有人开展过这样的术式。”马量回忆,医院采用微创小切口进行冠脉单支搭桥手术,而能够开展微医院少之又少,无论是对手术技术,还是设备和人员保障都非常苛刻,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医生还需同期经左侧胸腔小切口进入右胸腔进行肺部肿瘤切除,这项同期手术同时涉及微创心脏搭桥技术和微创腔镜技术,要求手术团队具有极高的手术综合能力。
这样生死就在一瞬的硬仗,几乎天天都在马量的生活中上演,每天连轴转的瓣膜手术、微创手术、冠脉搭桥等手术……平均两三天一次的急诊大血管手术,作为科室的顶梁柱,马量每年的手术量超过了台,手术成功率在98.5%以上。
(小标题)换心: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
在马量办公室桌上,放着一幅儿童彩笔画: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和听诊器的医生在招手,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这是一位13岁的小病人欣欣(化名)送给他的礼物,感谢马量治好了自己的心脏病。
瘦小,曾是欣欣给人的第一印象。13岁的她身高1米46,体重却只有59斤,这个被扩张性心肌病折磨5年的小女孩病情不断恶化,能拯救她的办法只有心脏移植。
年8月1日,欣欣一家人终于等来了希望,一位器官捐献者的心脏与欣欣配型成功,深夜11点30分,浙大一院心脏移植团队4名医生赶到捐献地,为第二天的心脏获取做准备。
8月2日清晨6点40分,装载着捐献出的心脏,移植团队一路飞驰赶往杭州,8点40分,在医护人员护送下送入手术室,此刻早已做好手术准备的马量接过这珍贵的“生命馈赠”后,一分钟不敢耽搁,他在保持功能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修整,以使血管吻合更高效便捷。
9点13分,病心被取出,“换心”随即开始。由于欣欣年龄小、体重轻,心脏主动脉很细,直径只有1.5厘米左右,而供心来自成人,主动脉直径有2.5厘米左右,这无疑增加了手术难度。
一道道关卡迈过,“开放主动脉”“查心超”……马量向手术团队传达指令,伴随着一阵阵强劲有力的心跳声,移植进欣欣体内的心脏开始自动复跳,“很好”“太完美了”……欢呼声随之而来。手术后当天下午,欣欣的父母进入监护室看望了她,小女孩精神状态不错,还吵着要看动画片、吃零食,对她来说,这种“任性的哭闹”已经久违了,马量还不忘打趣说道,“换了台新发动机,动力更足了”。
在对欣欣的治疗过程中,马量得知这个家庭因为女儿的疾病早已花光所有积蓄,医院打听有没有资助渠道,帮助他们申请了“浙大一院器官移植基金”的医疗资助,在马量的帮助下,欣欣获得了10万元基金资助,大大减轻了一家人的经济负担。
(小标题)仁心:时刻谨记善对病人
近期,一条病人的求助短信让马量牵挂。只要碰到人脉比较广的朋友他总会问一句,“有件小事你帮我打听看看?”
18年前,刚开始独立手术的他碰到了一个在杭州打工的青海病人,需要更换心脏瓣膜,看着这个在杭州无依无靠的女孩经历如此大手术,马量便把电话留给她,联系从未断过。
手术后女孩回青海,结婚生子有了幸福的家庭。近两年,她在高原地区又有气急的症状,于是到浙大一院复诊。结果到了杭州,气急的症状不治而愈,她考虑可能是年龄大了,对高原地区不适应,便带着丈夫和孩子搬到杭州,开了个拉面馆。
前不久,这位青海病人给马量发来一条短信,希望他能帮助了解一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州念书的问题,“他们在杭州除了我,又不认识其他人,也不知道去哪个部门咨询相关情况,眼看着暑假过去就要开学,一家子都很着急。”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哪怕是数十年前的病人,马量依然坚守着从医近30年来的准则,“我父亲常对我说,尤其对穷人要好一点。”
“马主任组的用药太规范了。”很多来浙大一院轮转的医生、实习生都感触良深。在马量的带领下,心胸外科心脏病区的药品比例一直以来保持较低水平,替病人省下了不少的医药负担。
对于医患关系,马量说,很庆幸这几年医疗环境得到改善,但做得远远不够,这需要各方面努力,既要患者对医生的理解支持,医生也需要理解和体谅病人。
“我觉得每颗‘心’都是好的。”救治过无数心的马量说,人性本是善良,医患就该和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