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守护透析生命线,另寻捷径不减速协 [复制链接]

1#

(通讯员:宋越秦赛梅)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金银湖院区(以下简称金银湖院区)超声医学科与肾内科通力合作,完成院区首例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有效透析的必要保证,因此,动静脉内瘘被称之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73岁的潘奶奶于年发现肾功能异常,确诊尿毒症后开始规律透析治疗,近一个月来出现内瘘静脉打针困难、透析不充分的情况。医生检查发现,潘奶奶的内瘘血管出现多发钙化导致血管显著狭窄,急需干预避免情况恶化。

潘奶奶有50多年高血压病史同时合并冠心病、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超声医学科郑毅教授、肾内科汤荟教授团队在充分讨论后,决定对潘奶奶实施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手术中,首先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麻醉,随后超声实时引导,推送球囊,置于狭窄部位,在超声监测下扩张球囊,直至狭窄消失。术后,潘奶奶安返病房,第二天便恢复了血液透析。

我国血液透析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动静脉内瘘通畅是透析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狭窄是成熟自体动静脉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内瘘血栓形成继而丧失功能的根本原因。内瘘狭窄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相比外科手术,PTA治疗可减少静脉导管的使用,保留更多血管资源,术后即可透析。

近年来,随着介入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引导下PTA逐渐引入到内瘘并发症的治疗方案中,一方面,超声无放射性及造影剂毒性,操作不受场地限制,在血液透析中心日间病房即可完成。另一方面,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麻醉,较局部浸润麻醉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在超声实时监测下进行球囊扩张,即刻评估内瘘血管解剖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了夹层、假性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老龄化、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发病率增加,管理内瘘并发症,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命线”使用时间成为诊疗工作重中之重。协和金银湖院区超声医学科将进一步与肾内科携手合作,开展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诊疗手段,共同守护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