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有名 http://pf.39.net/bdfyy/导读:
我国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基数大,且老龄化因素推动患病人群持续增加,但由于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或者没有症状,导致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随着新的更先进的器械和疗法的不断普及,下肢动脉疾病治疗的发展非常迅速,未来潜力巨大。为此,医学网特邀医院郭伟教授就下肢动脉疾病治疗领域的发展进行深度访谈。
问
医学网:郭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下肢动脉疾病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其临床危害主要有哪些?
答
郭伟教授:我们全身血管主要分为三部分:心脏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下肢动脉疾病是整个外周血管疾病的一部分,且发病率偏高。血管疾病主要有两种发展趋势,其一,血管狭窄导致血流量不够,进而造成远端缺血;其二,血管增宽会导致动脉瘤发生破裂,下肢动脉疾病亦是如此。
下肢动脉包括股浅动脉、腘动脉和腘动脉以下的小血管,这些血管的闭塞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动脉硬化,除此之外还有动脉炎,尤其高发在抽烟的男性群体。总而言之,血管内血流通过减少,继而会造成下肢缺血、阻塞,但是因为阻塞部位不同、病变程度不同、侧枝血管状况不同,病人的临床表现也是不尽相同的。
首先,缺血较轻阶段。
当病变位置较高、病变较轻、侧枝循环较好的情况下,下肢血管缺血程度低,患者表现仅仅是腿部发凉怕冷、远端肢体营养障碍,例如脚指甲变厚,腿毛变少等。
第二,间歇性跛行阶段。
随着病情的加重,其症状和体征也会发生改变,在静止状态且运动耗氧量不多的情况下,尽管出现狭窄但是临床上是没有任何表现。但当患者肌肉运动之后需氧量增加,此时下肢肌肉缺血就会表现为乏力,就不得不在短暂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这就是典型的间歇性跛行。
第三,静息痛阶段。
静止状态下肢血管也缺血,除了下肢感受冷以外更重要的是疼痛,尤其是足趾疼,包括坐在床上都会疼痛难忍,造成睡眠质量下降,实际上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四,肢体坏死。
脚趾、脚背、足根部或者胫前等都有可能发生坏死、变黑、溃疡、感染,最终只能进行截肢。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几个阶段还是非常清晰典型的,也非常容易确诊是不是因为下肢缺血引起的症状。但事实上疾病的早期很多病人并不知道是因为下肢缺血而导致的临床症状,未能及时就诊。所以,虽然下肢动脉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多见,也非常容易诊断,但是大众缺乏对该疾病的认识,甚至于很多医生也不太认识这个疾病,这就造成了我们国家下肢动脉疾病诊治率比较低的现象。
问
医学网:您刚才提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涉及到吸烟人群,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相关的危险因素?此外,请您介绍一下,在我国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病人数、患病率的情况,以及与心脑血管疾病又有怎样的相关性,谢谢!
答
郭伟教授:第一,下肢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的诱发因素众多,主要是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硬化占绝大部分,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吸烟、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C反应蛋白等等,所以动脉硬化的治疗既复杂又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善部分因素,使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病进程得到缓解。
关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我国目前也掌握了相对精准的数据,其中,全国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病人数约为万人。这个数据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与刚才讲的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在我国65岁以上的人群有2个多亿,吸烟人群约3个亿,高血糖病人大概1.5个亿,高脂血症大概有2.5个亿。这些数据的背后都说明我国下肢动脉硬化病的发生是有底蕴的,且未来造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会非常高。
另外,虽然我国下肢动脉的发病率很高,但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率并不理想,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而这个缺口远远大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同时,国内民众对这一疾病的重视度不够,尽管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是危及人类生命重大疾病,但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不及时造成截肢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也是反映全身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强烈的呼吁广大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群,应该重视这一疾病。
第二,医疗资源不足,血管外科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国内发展仅有一二十年时间,医院大概四五千家,但是真正成立医院不到1/4。这就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因为没有专科医生也就意味着很多疾病尽管看起来是很容易辨别但很难被医生诊断出来,或造成误诊或是漏诊。
在此,呼吁我们全国有志于做血管科的医生,在做好自己医生培养的同时注重患者的宣教,同时,加强专科医生的培养力度,进而扩大下肢动脉疾病的诊疗范围,从根本上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率。
问
医学网:下肢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请您介绍一下当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案?谢谢。
答
郭伟教授:血管动脉硬化狭窄性疾病,在全身的治疗手段发展历史是类似的,早期的外科手术,解决了闭塞段的血流问题。通过内膜剥脱、血管扩大成型、搭桥等可以确保血流从近端流到远端保持通畅,切实解决了病人的问题。
微创时代细分下来,从最早的普通球囊扩张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载药球囊,历经了几十年的时间。微创时代的到来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创伤,让更多的病人能够接受这种疗法。但是如何改善它的有效性,既能得到微创治疗,又能保持血管的远期通畅,或是很低的再狭窄发生率,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在普通球囊扩张之后,很快迎来了镍钛合金支架时代,它拥有形状记忆功能。下肢血管承受着巨大的力量,扭曲牵拉、肌肉收缩等等,对血管的运动都有很大的影响。镍钛合金支架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球囊扩张之后弹性回缩,保证管腔通畅。但存在植入一个永久不可吸收的异物,它和血管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血管修复的炎性反应,形成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随后载药器材得以问世,在药物球囊上融入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比如紫杉醇、雷帕霉素等等,通过抑制细胞增生,让血管内皮细胞长得更慢,在维持血管通畅性上又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说,载药器材的出现引领下肢动脉闭塞介入治疗到达了一个更新、更深入的时代。所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材料改进以及医师技术的提高,介入治疗发展迅速,很多传统观点必须手术的病变现在也可以通过介入方法解决,且临床效果越来越理想。
问
医学网:如您所说,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那么,当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答
郭伟教授:在国家层面提出来创新战略的今天,应该说国产企业时不待我,这些年确确实实也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以往我们一直是跟随国外的技术在推动中国临床试验的发展。没有解决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始创新,基本上沿用的都是国外的技术和产品。但是近年来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疗进展而言,我国企业有着非常优异的表现,我们拥有中国自己的知识产权,尤其是载药器材时代这类产品愈发蓬勃发展。
任何一个创新器材,从创意到临床大范围应用需要经历漫长艰苦的历程,受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也需要严谨的、科学的临床方法来验证。在这个验证过程中间也体现了一个国家该行业的整体水平,包括企业、临床数据、临床医生、法律制度等,我们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做到在世界上绝对领先的一些研究。比如膝下的药物球囊,在数据发布方面采用的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性研究的方式,证实了下肢小血管动脉硬化闭塞症用药物球囊要比过去简单的普通球囊治疗效果更佳,而且是通过国际第三方的实验室来进行测量。创新的目标是创造,而不是简单模仿。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有越来越多不同的创新型产品问世,带来更好的临床研究结果,让最新医学技术造福于病人。
问
医学网: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新的成就,成为了学科发展的助力剂,您对于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国产器械的未来您有哪些展望呢?
答
郭伟教授:从宏观管理上,一方面应该加大科普宣传、患者宣教,让疾病在没有到达需要外科干预之前尽量遏制延缓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培养更专业的人才。
从技术层面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预计在未来一二十年还要以药物器材为主,因为一个颠覆性器材需要前期孕育10年甚至20年。在药物器材后可能会产生一些更优的其他疗法,比如可吸收的载药支架,在避免异物植入的同时又能获得防止血管弹性回缩或者夹层的双重治疗效果。这是代表学科发展方向上的一个新的技术点。
国内企业应该凝心聚力、加大投入,更加
另一方面,国内企业要用于研发创新,不仅立志于为中国的患者创造发明,更重要的是应该站在世界的格局,做出由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的优质器械。站在中国的制高点让我们的技术惠及世界,展示中国在器材研发上的雄厚实力。
专家简介扫描
郭伟,医院血管外科全*血管外科中心主任、教授,解放*医学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博士生(后)导师。
长期从事血管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和保健工作。是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器械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及生物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疗技术交流学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促进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科研课题评审专家、北京市医学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是美国《JournalofEndovasculartherapy》杂志、美国《Annalvascularsugery》杂志、《JournalofChineseMedicine》、《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等10余种杂志编委。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著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JACC》,《JournalofVascularSurgery》,《EuropeanJournalofVascularandEndovascularSurgery》等国际著名杂志上。主编《腔内血管外科学》、《主动脉瘤及夹层的腔内修复术》、《血管疾病腔内治疗系列手术》。主译《血管和腔内血管外科学精要》、《卢瑟福血管外科学》。参编著作10余部。获国家专利13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医学奖一等奖1项,*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
主要贡献:自年以来,率先在国内开展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率先开展复杂主动脉瘤与夹层的杂交手术;周围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腔内和杂交手术治疗等。年以来连续9年应邀为著名LINC大会(德国)做现场手术直播、为美国C3会议做现场手术直播、为南美CICE大会做现场手术直播。多次成为美国Veith、VIVA、SVS,欧洲LINC、CharingCross等大会的主持、讲者和协调人。每年举办的“国际主动脉腔内修复课程”已培训来自11个国家的余位外国专家。组织和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大型流行病和临床多中心研究。
科研重点:(1)主动脉瘤与夹层的病因与病理学研究。(2)主动脉病变的流体力学研究。(3)动脉硬化的基础研究。(4)血管腔内器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5)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荣誉:近年来被评为全*科技拔尖人才、全*科技人才扶持对象、*队干部保健工作先进个人,总后科技新星、全*及总后优秀共产*员、总后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和十大爱兵精武标兵,荣立三等功2次。
推荐阅读
扫码查看学术热词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