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医风采陈良万福建ldquo换心 [复制链接]

1#

东南记者林雅/文

“在心脏上做手术,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任何一个试图进行心脏手术的人,都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这是十九世纪末一位现代外科开山祖师爷,曾经为心脏外科下过这样一个“魔咒”似的评语,从中足以想象心脏外科手术的凶险。

今天要介绍的“福建健康”名医工作室的成员正是一名心脏外科兢兢业业的拓荒者。他是我省“换心第一人”,并带领团队创下15个“全国第一”,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协和心脏移植常规”;他国际首创的一项手术,改写了“主动脉夹层难活”的历史,手术死亡率从60%下降至5%以下;他编著的我国首部《主动脉夹层外科学》,成为主动脉夹层外科的重要手术指南之一……

他就是福建医院*委书记兼副院长、心脏外科主任医师、福建医科大学教授陈良万,他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

此次,东南快报记者跟随陈良万教授,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他在手术台上如何展开生死博弈,让病人重获“心”生。

做不完的手术救不完的病人

(一场攸关生死的心脏手术正在紧张进行)

饿!这是去手术室采访陈良万的团队最直接的感受。因为,跟着进手术室,不饿得前胸贴后背是不能出来的。

而这样长年累月从一台一台心脏大手术里泡出来的医生们,是如何练就铁打的身体,答案不言而喻。

这天上午,陈良万要做3台的手术。两台小儿先心病的手术,其中一台是微创先心手术,病人手术疤痕小出院快费用少,其中一台是复杂的法洛四联症。还有一台手术是给成年男子换心脏瓣膜。

手术一台接着一台,没有太多停歇的时间。对于各种的心脏手术,操作模式都不同,陈良万看似“轻松地”接台,实际上却有很大的学问。

开“心”的手术,许多时候,陈良万需要在倒计时中飞速完成某一个部位的手术,因此对于每一种手术都必须了如指掌,要求手术医生能灵活地在各类病种中进行不同手术模式切换。

一天3-5台手术,一年上千台手术,陈良万的手术例数早已破万,他现在能独立完成几乎涵盖所有心血管外科领域开展的各类手术。一台手术快地耗时两个小时左右,复杂的则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在这样的强度下,陈良万患上了严重的椎间盘突出,因此护腰垫、红外线理疗灯成了他办公室的“特配”。

作为全国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医院的领导者之一,为什么还这么拼?陈良万笑着给出了答案,“病人需要,教学需要,职业需要。”

“告不告我,有一线希望我都会去拼”

(陈良万(左一)的治疗团队在查房)

另外,医院心外科将手术死亡率与并发症严格控制在2.5%以下,达到国内顶尖水平,这就意味着仍会有憾事发生。那么,上手术台前,作为心外科的大腕,手术后病人没救回来这件事他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手术台上没有轻病人,只有复杂不复杂,都是威胁性命的重症,不管病人告不告我,有一线希望我都会去拼。怕被人告,不敢做手术,这样很对不起病人。”陈良万对于2.5%的遗憾这样理解。

“我只要对病人尽心尽力了,那我问心无愧。”陈良万坦言,他也曾被人告过。但是作为一名医生,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不做手术,这样医学就会停滞不前。医学是一门不完美的科学,需要不断去总结、去改善、去突破。不过也不可否认,当前医患的不信任的确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也的确造成“本来有希望就过来的病人,有些医生出于各种顾虑不敢做手术”的情况发生。

而每天的早查房、夜查房,自来熟地关怀,也让病人深深记住了这位“好大夫”、“救命恩人”……把生命垂危的病人拉回来,这也正是陈良万作为医者最大的满足。

20多年的积淀,陈良万从如何救这类的病人,转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