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60岁大爷斑块消失长期坚持2个护血管 [复制链接]

1#
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679454.html

随着年龄的增长,江大爷身体状况是一天不如一天。前些年江大爷还因为胸口疼痛、头部眩晕,倒在了田地里。还好他的儿医院。根据医生的检查,好像是说江大爷患上了高血压,长时间在田间地头劳作是不可以的,这样只会增加高血压发作的风险。从那以后,江大爷每天都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也不去地头劳作了。

近些时间,大家伙发现60岁的他身体似乎越来越硬朗了,以前的那些症状似乎也都消失了。江大爷的医院复查发现,父亲的高血压已经控制住了,前些年医生还说父亲的血管里有斑块,现在也消失了。这令大家伙感到好奇,到底是什么导致江大爷血管里的斑块消失了呢?江大爷又是如何控制了高血压呢?

一、血管里的斑块究竟是什么?

1.高血压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最危险的因素之一,其多发于中老年人以及肥胖群体中。在我国,平均每三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是高血压患者。人体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值就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高血压发病的病因多半与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根据我国的数据调查显示,大约有70%-80%的高血压患者是由于年龄以及自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其中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很大,因为身体肥胖,体内脂肪积累过多,容易引起血管堵塞。随着高血压风险因素聚集,高血压患病风险就会增大。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因此,预防高血压我们要从改善生活习惯做起。

2.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就是指动脉壁硬化增厚,使器官和组织的血流受限这个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脂质在动脉壁的沉积,形成斑块,从而限制血流。这些斑块可以破裂,形成血栓。虽然动脉粥样硬化常被认为是心脏问题,但它也可以影响身体的任何部位的动脉。但是动脉粥样硬化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我们无需过于担心。

肥胖和患有高血压都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我们总是习惯把动脉粥样硬化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联系在一起。同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血脂升高有关,当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饮食时,会导致血液中血脂水平升高,血脂水平升高容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而高血压和糖尿病又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

前文中所说的血管里面的斑块指的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症状。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机体血管退变,再加上血流缓慢或者高血脂综合诱发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服用药物治疗,很有可能引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长时间不治疗可能会导致血管内的斑块脱落,阻塞血管,引发心肌梗塞。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越来越多。一旦患者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经常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以及胸闷等不适症状。身体出现这种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按时服用医生缓解硬化的药物。另外,还需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避免肥胖,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医生坦言,如果可以长期保持两点习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将自动消失。

二、你想知道血管里面的斑块是如何形成的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摄入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导致了血管的硬化还引发了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慢性病虽然说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不大,但是长期下去也会引发身体其他疾病,导致多种综合性的疾病一起发作,严重危机了人体的身心健康。

人体中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属于病理性现象,中老年人极容易出现动脉硬化的情况,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一些并发症已经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安全。科学研究表明,脂类物质在血液中大量沉积,会堵塞管腔,使血液流动困难,造成供血不足,使血小板在血管内大量聚集,导致血管斑块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在形成前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斑块的不断形成,会使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头晕头痛、中风和高血压等一些症状。除此之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加大了形成动脉瘤的风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诱发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加大患者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想要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就要保证身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持续降低。胆固醇的含量降低,血管就不会堵塞,从而也不会出现血液流动困难,血小板就不会聚集在血管内部而形成斑块。在日常治疗过程中,我们可以服用一些汀类药物,抑制身体对胆固醇的吸收,来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

三、长期坚持2个“护血管”方法,行之有效

江大爷一致认为生活干预效果最好,因此他长期坚持下面2个“护血管”方法,没想到竟真的有效。

1.合理饮食

很多人纳闷,为什么饮食习惯如此重要,难道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就不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会自行消失了吗?首先这两种心脑血管疾病都是慢性病,需要花时间去控制。想要完全康复,降低血压,修复血管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因此,对于慢性病的控制,除了要用药物治疗,还需要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工具,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病情控制住,如果想要长期保持健康状况,则需要在饮食方面下功夫。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高盐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应该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同时,身体的各项营养不可缺少,水果蔬菜可以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能够改善血管、疏通血管。还需要补充蛋白质以增强体质。

除了要注意营养,患有高血压的人还需要注意多喝水。喝水不仅能够稀释血液,还能最大限度地防止血液黏稠,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内的形成。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天的饮水量不能少于八杯。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及酒精。饮料是高血压患者应该避免的,其中含有过多的甜味剂,会严重影响血糖升高。

因此,建议各位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上的健康,清淡的饮食可以减少患者糖分、盐分的摄入。过多的糖分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并且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引发肥胖。而肥胖的人群更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合理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是控制高血压的良好方式,也是斑块自行消失的有效手段。

2.适当运动

运动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而且还能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运动可以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以及改善机体主要系统的神经调节功能。适当运动可以降低毛细血管压力,微动脉以及小动脉张力,可以调节血液循环,一定水平上可以起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适当运动还可以降低血液黏滞度,提高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增强物质代谢的氧化还原和组织内的营养过程。这些都是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的方式。老年人可以适当运动,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因此,建议老年人每天运动三十分钟以上,尽量不要做剧烈运动,可以选择太极、散步等运动方式。

运动不在于量的多少,而在于是否长期坚持运动。对付慢性疾病就是要养成长期坚持的习惯。时间久了,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适量的运动还可以有效解决肥胖的问题,肥胖也是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控制体重也是缓解血压升高的办法。

四、提前预防不可少

面对突发性的心脑血管疾病,我们该如何预防呢?很多时候这种慢性病在前期我们都是觉察不出来的,只有到了症状发生的时候,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患病。慢性疾病并没有那么恐怖,多半是和我们不正确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有关,那么我们平时该如何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呢?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1.定期体检

体检是检验身体疾病的最好方式,老年人尤其应该注意定期体检。体检可以检查全身各个部位,方便我们了解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健康状况。老年人身体的发病率远高于年轻人,因此,医院做身体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各种疾病。并且,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医生更快地了解病情,帮助医生找到更合适的治疗方式。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脑血管疾病一般情况下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因此,想要提前预防就应该保持合理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在饮食方面尽量不要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清淡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很好的方式。在肉食的选择上也可以尽量选择鱼肉、虾肉等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适当劳动也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总之要记住一切适度适量的原则。

总结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多,且具有年轻化的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鱼大肉的生活已经成为常态,加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暴饮暴食,高油脂高盐分的食物摄入也越来越多。因此,高血压患者持续增多,由此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成为了患者心头的大病。这些慢性病越发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轻视慢性病,因为慢性病很有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导致疾病的综合化。面对慢性疾病,我们也无需过多担心,慢性疾病虽然难以彻底治疗,却可以长期控制。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避免高油脂、高糖分、高盐分的摄入,慢性疾病都是可以达到有效控制范围之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